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9-07-14 14:27来源: 网络整理东湖医院就像家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武汉市东湖医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在这里住院的病人们。近日,市东湖医院邀请住院老患者、医院退休老领导、职工代表和现任领导共聚一堂,共话医院的沧桑变化。
绝佳自然环境没一家医院能比
张培秀 90岁
1959年我因休养身体与当时的市干部疗养院 (武汉市东湖医院前身)结缘,10年前因心脏频发室颤住进了东湖医院。半个世纪来,我亲眼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变化。
当年,市干部疗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加起来在100人左右,医护与病患的比例是1:1。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医院有专门的营养师负责配餐,治疗以加强营养为主。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医院不再只针对干部治病了,开始对普通市民开放,收治各种老年慢性病,直到后来挂牌老年病医院。
东湖医院占地300多亩,10000多棵树,三面环湖,毗邻东湖绿道,放眼全国没有哪一家医院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如今,医院以医养融合为特色,医护个个都像我们自己的儿女一样。住在这里,不仅我们自己舒心,子女也能放心去忙自己的事业。
医疗服务不比三甲医院差
李广才 91岁 黄翠珍 86岁(夫妻)
上世纪80年代,因为单位体检第一次知道了东湖医院。当时医院只有几幢老楼,条件简陋,连电梯都没有。几年前,我和老伴住进东湖医院,发现这里建了新楼,老楼也进行了改造,全部都装上了电梯。
这些年,我们去过很多大医院住过院,心里也有过比较。东湖医院虽然只是一家二级医院,但是医疗服务不比任何一家三级医院差。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贴身守护,把我们都当成自家的老人一样贴心。我们住得高兴,乐不思蜀。尤其是逢年过节,医院里准备的节目,比我们在家过得还要舒心喜庆。
连飘雨这样的小问题都解决
陈秋云 84岁
从第一次住进东湖医院,与该院结缘10多年,我亲身体会到了医院一切从病人需要出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本心。
医院床位扩大了,设备更新了,特别是康复科,引进了很多新设备,给老年病康复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手段,疗效好,更多的病人慕名从一些地市县到这里治疗。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为了方便老年病人,医院进行了旧楼改造,加装了电梯,上下楼方便多了。十年前,一到下大雨,住的那栋楼的一楼就会淹水,二楼也会飘雨,病房里全都是水,需要不停的清扫。现在,医院的管网全部进行了改造,三楼加装了遮阳雨棚,大家再也不怕下雨了。
医养结合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
梁宝山 88岁
尊老、爱老、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市东湖医院把这句当成了医院文化,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服务老人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品质上想了很多办法。
改革开放四十年,东湖医院一直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为适应老年化社会发展的趋势,东湖医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在这里住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方便:只需要把自己的医保卡给医护人员,所有的手续他们都会帮忙办好;住院期间,每天有专人把饭菜送到床头;出院后,老人来回开药不方便,还提供送药到家服务……医院不断想招为病人解决后顾之忧,极大方便了病人。
期盼政府加大对医院基建的投入
赵绍曾 90岁
环山环水环林,东湖医院的环境没得说。对于老年病管理到位,慢性病治疗效果好,医护人员尽职尽责,医患关系非常融洽,这些都很让人满意。
但是,相对于市属其他医院的发展,东湖医院的基建太落后了。三十多年只新建了2栋楼,现在很多病人住的还是五十年代的病房,设施老化,条件简陋,东湖医院急需一栋现代化的住院大楼。急盼政府能加大对东湖医院的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医院整体改扩建项目早日落地。
90岁的医院离休干部彭连才、78岁的医院原副院长刘良权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他们说,以前进出医院只能凭借一叶小舟,如今出门就是世界最美的东湖绿道;以前是干部疗养院,现在是武汉市惟一市属公立老年病专科医院,还是磨山等社区的3万多人的“健康掌门人”,这些变化和发展让他们感到欣慰和骄傲。
“改革开放40年,医院最大的变化是服务理念的变化,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东湖医院陈建华书记介绍,作为全国第3家挂牌的老年病专科医院,坚持“服务先行、健康优先、长寿领先”的建设发展观,在精细化服务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上尤为明显,得到了社会和老年患者的一致认可。她表示,医院将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办好老年医疗事业,为老年化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