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专题培训班在长沙召开
发布时间:2019-07-09 07:11来源: 网络整理华声在线5月15日讯(通讯员 江丰霞 李雅雯 记者 邓桂明)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于2017年启动了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救助项目。为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和质量,推动深入实施,国家卫健委妇幼司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于5月15-16日在长沙举办2019年第一期全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专题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承办,该院也是湖南省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管理机构。来自31个省(区、市)272家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的310名临床医生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主要针对项目涉及的6类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系统先天性畸形、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五官严重先天性畸形)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培训,旨在通过规范化培训,全面提升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在先天性结构畸形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等方面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开幕式上,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易露茜向远道而来的同仁们介绍了近两年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易主任表示,在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下,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已连续4年下降,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作为首批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省份,湖南省深入贯彻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扶贫要求,不断提升先天性结构畸形诊治和康复水平。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下乡义诊筛查等系列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自2017年启动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以来,湖南省5家定点医疗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潭市妇幼保健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已救助贫困家庭患儿1050人,农村患儿救助数量占救助量的85.44%,救助对象涵盖临床诊断患有6类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72个病种)的患病儿童,项目申请数前十病种包括先天性漏斗胸、多指(趾)、胆管闭锁、尿道下裂、先天无神经节性巨结肠、隐睾、脊柱裂(包括脊髓栓系)、髋先天性变形、先天性肾盂积水、直肠和肛门先天性瘘。累计救助金额达1591万元,救助总额居全国32个项目实施省份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口碑。目前,湖南省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为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潭市妇幼保健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5家医疗机构。此次会上,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娄底市妇幼保健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增为项目定点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