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健康 > 生活保健 >

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护理

发布时间:2023-11-10 18:00来源: 未知

1.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③外伤性白内障。④代谢性白内障。⑤放射性白内障。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二、白内障有哪些表现特征

  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系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三、白内障主要分为哪几类

  老年性白内障

  为最常见的一种白内障,随着年龄的增加,四、五十岁后,水晶体会慢慢发生硬化、混浊而渐造成视力的障碍。有资料表明,人一到六十岁,半数都患有白内障,到了八十岁,百分之百均有中等度以上的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

  水晶体受强力震荡或水晶体囊破裂,房水液倒灌,或车祸、钝器伤害、尖锐物品的刺伤或穿透性眼内药物所引起。

  并发性白内障

  眼球的其他组织先有了疾病,以邻为壑,殃及水晶体,造成白内障,例如葡萄膜炎、陈旧性的网膜剥离便是例子;全身疾病如糖尿病,也会改变房水液的成分而导致白内障。

  代谢性白内障

  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之白内障。

  药物性白内障

  因长期使用类固醇等药物所引起之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

  由于遗传性、染色体变异、胎内感染等所引起,婴儿瞳孔内可见白色或灰色的混浊点,视力发展差。

四、白内障围手术期应该怎样护理

  老年人由于晶状体的弹性减弱,睫状肌的调节力减弱,看书或写字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引起眼球胀痛,甚至头痛不适。因此,阅读和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每隔1小时应到户外活动或闭眼休息10~15分钟。晚上或光线较暗时,看书时间不应过长,应合理安排阅读和休息。另外,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的老年人应到医院检查,配戴合适的远视镜和老花镜,以减少视疲劳。 白内障手术后的病人,出院后即可除去纱布垫遮盖。刚开始时患者可能不适应强烈光线,可戴墨镜以遮挡强光,同时也可以遮挡灰尘。做了手术的眼睛应滴用抗生素和激素眼药水1个月左右,以抗感染。还要定期复查术眼,同时尽量避免碰撞术眼,以免切口愈合不良而裂开。术后初期不可过度用眼,  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是由于眼内透明的晶状体发生变性和“老化”,逐渐变得混浊而不透明,并造成视力减退,甚至看不见。多发生在50岁以后,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视力有明显影响时,可以作白内障摘除手术,并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或在手术后配戴适度的眼镜或角膜接触镜,达到重见光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1、术后一周内洗脸、洗澡时避免污水入眼。

  2、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用力过度,眼压过高而引起手术切口裂开,有便秘和咳嗽者,宜用药物加以控制。

  3、术后3个月内,避免揉擦、碰撞术眼。眼前房人工晶体、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者需长期避免用手揉擦眼睛,以免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磨擦而损伤角膜内皮。

  4、于10岁以下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必须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弱视治疗。由于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弱视治疗的重要性,常常以为白内障手术后即大功告成。在此提醒:白内障只是给患儿提供一个训练视力的机会,术眼视力的好坏取决于弱视治疗。

  5、院后,需到医院复诊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