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链子”串起脱贫路子——山阳县把贫困群众系在产业链上
发布时间:2019-07-17 22:05来源: 网络整理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资金、没技术,普遍的愿望是“早养鸡、晚拾蛋”。支部领路、企业带动、能人挑头是山阳县产业扶贫的实招
山阳县络亿百药园
“几次出门打工,人家嫌咱年龄太大,不给活做,还倒贴了路费。现在,瞅着养牛能挣钱,但没钱买小牛。”
山阳县户家塬镇牛耳川社区武王沟组“互讲互评”会上,贫困户王怀文把自己的想法“随便说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刚一散会,参加会议的镇党委书记杨建峰就拨通了左自意的手机。左自意是陕西意发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养殖场在牛耳川社区,一年出栏5000多头肉牛。
没过多长时间,意发公司的10头小牛进了王怀文的家,并创出“托养”这种饲养模式。当了“牛保姆”的王怀文很忙,也赚到了钱,10头牛给他带来31600元的净利润。
在牛耳川社区,像王怀文这样赚了钱的有20户,“托养”了290头牛。
2018年年关,一场非洲猪瘟席卷全国,山阳县市场上生猪毛重降到了5.5元/市斤。
城关街道办官坊村贫困户余小军饲养的20头肥猪到了出栏的时间,猪价低不说,还没人收。栏里的猪整天要食吃,眼看成了“赔钱货”。
“互讲互评”会上,余小军“倒苦水”的同时,参会的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巩学庆的“求助”短信发到了辖区内肉制品企业负责人处。
会还没结束,收猪的车辆到了余小军的养猪场,毛重一市斤卖到了7元的高价。
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资金、没技术,普遍的愿望是“早养鸡、晚拾蛋”。支部领路、企业带动、能人挑头是山阳县产业扶贫的招数。
把贫困群众带动起来
一公斤粗品胆素钠3.8万元,提纯后变成40万元每公斤。这么贵重的心脑血管药品原料来自哪里?猪小肠。
山阳县城关街道办58岁的贫困户李来田已经“摘”了3年半猪小肠,他清楚知道,每1000根猪小肠的内膜可以加工成一公斤粗品胆素钠。他更清楚,自己每月4000元的工资,不算是高薪,有的工人一月能挣6000元。
让“下水”卖出黄金价格的是山阳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大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前端的养殖户,中端的务工人员可以“雨露均沾”。
山阳县启动“三带三创”“百企联百村带万户”等精准扶贫模式后,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出了不少力。
恒瑞与30个贫困村签订了生猪毛重每市斤7元的收购保护价,带动了1200户贫困和非贫困户从事生猪养殖。
去年秋冬,非洲猪瘟来袭。成品肉卖不动,生猪毛重已破5.5元,按合同收购肯定要赔钱。
“听说有的散户担心赔钱,已经打算出售能繁母猪,准备转行。我让公司的三辆收猪车,挨村入户去收购出栏的肉猪,价格按之前约定执行。”山阳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保存说。
4个多月时间里,恒瑞“倒挂价”收购了15672头生猪。这期间,城关街道办葛条村贫困户张军智卖了17头猪,发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赞叹。
恒瑞值得称赞的不仅于此。
在法官镇等10个移民搬迁小区里,建起“肠衣护套加工厂”,安置500多人就近就业。企业吸收高坝镇黄土凸村100户贫困户户均5万元产业贷款入股企业,每年给贫困户分红4000元。捐资助学11名贫困大学生,直到大学毕业。
“企业享受良好投资环境的同时,也要力所能及地承担社会责任。”在鲁保存眼里,这一切都是“该做的”。2018年,他被评为陕西省脱贫致富带头人。
法官镇法官庙村开展“互讲互评“
曾在村上当过6年会计的左自意,在外修了24年水电站,带着千万资金,打算回村创业。
水电站被业内称为“现金奶牛”,老左回到户家塬镇牛耳川社区,准备饲养肉牛,贫困的村民称他为“牛人”。顶上“牛人”的高帽,左自意干事也不含糊。
长期雇佣的42人,除了清一色贫困户,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老弱残。竹园组59岁的贫困户闫良眼患白内障,到处务工没人要。爱人患精神疾病,儿子智力低下,岳父偏瘫,数来数去,他是家中的顶梁柱。
“老板一个月给我发2700元,中午还管一顿饭,特别是一年发的两套工作服,我吃席的时候才舍得穿。”闫良说,一年3万多元的收入,支撑起了他的家。
左自意的陕西意发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和周边20个村1500户村民签订了5000亩青储饲料收购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