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昏倒前腹痛 什么是低血糖
发布时间:2023-09-22 16:44来源: 未知低血糖的类型:
低血糖分为药物诱导(最常见原因)和非药物诱导。
1.药物诱导
胰岛素,乙醇,磺脲类药引起的低血糖占住院病人的大多数。
2.非药物诱导
包括饥饿性低血糖,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在禁食或锻炼时发作;反应性低血糖,特点是进食引起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症状。饥饿性低血糖的血糖值较反应性低血糖更低,持续时间更长。有些低血糖以主要在儿童或婴儿为特点,另一些低血糖则主要出现在成人。
低血糖的病因:
1、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
2、由于开会、外出参观、长期不吃早餐、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迟。
3、活动量明显增加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4、进食量减少,没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
5、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PZI比RI多1~2倍)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尿糖多而夜间低血糖。
6、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之前没有按时进食或加餐。
7、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
8、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9、PZI用量过多。
10、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二、低血糖的临床症状是什么呢
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综合症,由于不同的疾病,低血糖的发病各有特点。低血糖的早期反应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过多的症状,然后出现脑神经功能上的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大致与血糖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呈平行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平行,也不是血糖降到某个数值就一定出现症状。轻度血糖下降的病人,可以没有症状;如下降太快也可能出现症状。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当患有胰岛素瘤时,常在饥饿和运动后出现,多在清晨空腹或下半夜发生,少数病人也可在午饭前或午饭后3小时~4小时后发生,此病多在成年发病,男女大致相等。发病时可有心慌、心悸、饥饿、软弱、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增加、血压轻度升高等。脑细胞常因葡萄糖供应不足伴有脑缺氧,可由轻度思维受损以至昏迷、死亡。初时精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可出现幻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病情继续,可出现神志不清,动作幼稚,肌肉震颤及运动障碍,甚至出现癫痛样抽搐,瘫疾,并出现病理反射,昏迷、体温降低、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较轻,可自然进食后缓解,以后发作次数增多,症状也加重。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中年女性多见,多发生在早餐后2~4小时,可有心悸、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饥饿、软弱无力、手足震颤、血压偏高等症状。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低血糖的症状可轻可重,时间可长可短,有时容易纠正,有时又较顽固。症状的轻重不仅与血糖下降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糖下降的速度、持续时间及个体差异有较大关系。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三、低血糖昏倒前会腹痛吗
腹痛不是低血糖的典型症状,所以应该不是低血糖导致的。低血糖多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头晕,眼花,饥饿感等,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出现腹痛,要查明有无消化道,腹腔等方面问题。
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交感神经和脑部。交感神经受低血糖刺激后,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刺激胰升糖素的分泌和血糖水平的增高,又能作用于肾上腺能受 体而引起心动过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和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葡萄糖是脑部尤其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脑细胞储存 葡萄糖的能力十分有限,仅能维持数分钟脑部活动对能量的要求。所以,脑部的主要能 量来源是血糖,较长时间的重度低血糖可严重损害脑组织。脑 组织缺糖的早期可出现充血,多发出血性瘀斑;而后则由于脑细胞 膜Na+/K+泵受损Na+大量进入脑细胞,继而出现 脑水肿和脑组织点状坏死晚期则 发生神经细胞坏死消失,形成脑组织软化。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对低血糖的敏感性不同 ,大脑皮质、海马小脑、尾状核及苍白球最为敏感,其次是脑神经核、丘脑下丘脑和脑干,脊髓的敏感性较低。国外有人研究发现,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与脑部缺血性损害相 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是重度低血糖常伴有脑组织对氧的摄取率下降而脑对缺氧的耐受 性更差,这就更加重了低血糖对脑部的损害。
四、低血糖的治疗方式
纠正低血糖:在发作期病情较轻者,可给予糖类饮食(如糖水、糖果或糖粥等);病情重者,可采取静脉注射或滴注葡萄糖溶液,昏迷病人可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病因治疗:
(1)对功能性低血糖,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防止精神刺激,且要合理调节饮食,必要时辅以少量安慰剂、镇静剂。
(2)对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低血糖,可用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较干的饮食。
(3)对器质性低血糖应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如胰岛素所致应予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胰岛B细胞瘤,可试用链脲酶素;因严重肝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肝病;因内分泌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可给予激素补充治疗。
饮食疗法:
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约吃6~8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2、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
食谱:
功能性胰岛素分泌增多时可引起低血糖,可因情绪激动、饥饿、不安等发病、发作时出冷汗、头晕、甚至晕厥,此时,给予低糖饮料可以缓解。
患有功能性低血糖的人必须限制水化合物的进量,要采取低碳水化物,高蛋白质,高脂肪膳食。碳水化物的食物选择应以谷类为主,限制食用精制糖、葡萄糖、砂糖、红糖、罐头甜食、饮料。乳类所含的乳糖对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影响,每日用量不宜超过500克。蛋白质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较缓慢,因此有利于防止低血糖的出现。每日可给予100克~150克蛋白质,其余的热量可由脂肪供给。
膳食中注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防止维生素缺乏。要给予合理的餐次,除三餐外,还需加餐3次或5次。每餐主食分配均匀,并配有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这是防止低血糖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