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可以喝茶吗 拉肚子吃什么好
发布时间:2023-08-02 17:39来源: 未知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过腹泻的现象,而在生活中,引起腹泻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又或者是受到了细菌的感染等。而在出现了腹泻的情况后,患者的饮食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当的饮食都会使腹泻的情况加重,对于病症的恢复只会造成了影响,因此,为了健康着想,建议大家都应当要了解相关治疗,那么腹泻可以喝茶吗?
1 茶叶本身就属于刺激性的饮品之一,茶叶中含有了一定的鞣酸和咖啡碱,该物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加剧腹泻病情。因此,在人体出现了腹泻的现象时间,都应当要避免饮茶,否则对病症的恢复都会带来影响。
2 对于腹泻的患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首先需要注意用水的问题,同时在饮用水煮沸后用,注意手的卫生,饭前、便后手要洗净。讲求食物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预防交叉污染。如果不适现象持续性出现,那么就要及时进行调理。
3 最后,建议腹泻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多增加饮水量,可以尽量多饮用一些生理盐水、角豆树茶、胡萝卜汁等,同时,刺激性的食物,像辣椒,韭菜等都要避免食用,否则只会加重充血和炎症,加重腹泻,引发排发不畅。
注意事项: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健康,不洁的食物一定要避免食用适当的可以多增加一些体育锻炼,这样都可以起到增强抵抗能力的作用。
二、拉肚子患者可以吃什么
1、吃水果
拉肚子可以吃些水果辅助治疗,但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可以吃。拉肚子可以吃苹果、石榴等;拉肚子不可以吃梨、西瓜、香蕉等。把苹果连皮带核切成小块,放在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食用煮熟的苹果时,不宜加蔗糖调味,因为蔗糖可能会加重腹泻。
2、喝粥
拉肚子可以喝点加盐的白粥,建议不要放肉。肉粥也会加剧肠胃负担,腹痛排便后,疼痛虽缓解,但此时肠胃因炎症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如果吃肉菜,会加重病情,因此腹泻后两至三天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妨喝点白粥,加少许盐。
3、吃面食
拉肚子需要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面食是不错的选择。面条营养丰富,而且比较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吃面条是拉肚子的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对于拉肚子的人来说,吃的面条不要过于油腻,过于油腻的话会加重肠胃负担。
三、适合拉肚子患者吃的食谱有哪些
冰糖山药羹
1、将山药洗净,削去皮,切成小块,山楂糕切成菱形小片,备用。
2、锅内倒入适量水,烧沸后放入山药块,待山药煮至六成熟时,放入冰糖,煮至山药糯软,糖汁浓稠,撒入山楂糕片拌匀,即可食用。
栗子炖羊肉
1、将羊肉洗净,切块。将栗子去皮取肉,洗净。
2、锅内加适量水,放入羊肉块,旺火烧开,文火煮至半熟时,再加入栗子和枸杞,继续煮20分钟加调料服食。
清蒸山药段
1、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约3厘米长的段,再顺长剖成2、3条;将桃洗净弃核取其桃肉待用。
2、将锅内倒入花生油,烧至7成热时放入山药,炸至边上有点儿黄时捞出。
3、将红枣放入碗内,再放入青梅,然后把炸好的山药条整齐地码在碗内,撒上糖,上屉蒸熟取出,山药扣在盘里,备用。
4、炒锅内倒入蒸山药的糖水,烧沸后加入适量糖,用淀粉勾芡,放入少许香精,淋少许猪油,出锅浇在山药段上,将菠萝、桃肉等水果围在盘边,即可食用。
莲子肚片汤
1、猪肚切片;莲子加水适量蒸酥。
2、猪肚放入锅内,加入清水、姜片、绍酒,放至旺火上煮沸,撇去浮沫。
3、转用文火煮酥后,放入莲子(莲汁),加入精盐、味精、绍酒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四、拉肚子是怎么形成的
1.急性腹泻
(1)感染 包括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或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引起的肠道感染。
(2)中毒 食物中毒如进食未煮熟的扁豆、毒蕈中毒、河豚中毒,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等。
(3)药物 泻药、胆碱能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
(4)其他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坏死性肠炎、食物过敏等。
2.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肠黏膜本身病变、小肠内细菌繁殖过多、肠道运输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肠运动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和肠道外肿瘤均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可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包括:。
(1)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4)小肠吸收不良 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5)肠动力疾病 如肠易激综合征
(6)胃部和肝胆胰疾病 ①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②萎缩性胃炎;③慢性肝炎;④肝硬化;⑤慢性胰腺炎;⑥慢性胆囊炎。
(7)全身疾病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糖尿病;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系统性红斑狼疮;⑤烟酸缺乏病;⑥食物及药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