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降息潮 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保持定力
发布时间:2019-08-18 06:51来源: 网络整理全球掀起新一轮降息潮 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保持定力
记者 李国辉
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对冲当日到期的3830亿元1年期MLF,利率维持3.30%不变;此外,央行还开展了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2.55%不变。当日实现流动性净投放470亿元。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缴税缴准日央行小幅超额续做MLF,实现小额流动性净投放。月中是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时点,15日是企业集中缴税和银行缴准日,加之3830亿元1年期MLF到期压力,资金面承压。央行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对冲到期,实现中长期流动性小幅净投放,延续了二季度以来MLF续做的思路。货币政策仍然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
对资金面的展望,明明认为,随着月中缴税缴准时间点过去,资金利率将缓步下行,直到月末重新受跨月需求增大而有所上行,但央行会及时出手应对市场波动,资金利率上行幅度也难以超过7月份的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7月31日美联储降息、8月1日中国央行维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变后,中国央行继续“按兵不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刘健表示,美联储降息,中国货币政策不会“亦步亦趋”,且货币政策空间加大,未来将继续维持稳健和松紧适度状态,定向调控仍是主要手段。
从今年年初开始,全球央行不断开启降息模式, 先后有28个国家或地区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降息,其中,印度已连续4次降息,而美联储在7月31日议息会议后宣布降息25个基点,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全球央行开启新一轮降息风潮的背景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升级。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近期,诸多迹象显示全球经济增长较为疲弱。
2019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3.7%下调至3.2%,与2018年的增速3.6%相比回落了0.4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二年回落。作为宏观经济领先指标,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自2018年4月起连续下行,从2018年4月的53.5降至2019年7月的49.3,已连续3个月跌破荣枯线。从主要经济体近期表现来看,经济增长动能均有所减弱。
报告指出,短期看,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一是局部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加剧,二是英国脱欧前景有较大不确定性,三是贸易摩擦对全球投资者信心影响较大,四是投资者对欧洲银行体系稳健性存在担忧;从中长期看,全球经济增长缺乏亮点,固有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中低速增长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中银研究研报认为,部分国家出口下滑、通胀低迷、国内外投资疲软等也是引发降息的主要原因。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市场利率下行,有利于缓解融资压力。但在当前全球债务高企、资本市场高位运行的情况下,降息可能加剧资产泡沫,削弱金融机构盈利水平,助长全球债务累积,各国也面临宏观政策操作空间日益缩小的困境,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私人部门信贷与GDP之比在2016年至2018年间均保持在128%以上,已达到甚至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通过观察中国利率水平可以发现,利率中枢在整体下移,2019年6月,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74%,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6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3%,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6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6%,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相关问题时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重点要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预调微调,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同时推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面对全球经济在中长期内保持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在政策应对上,报告表示,要坚持“以我为主”,适当兼顾国际因素,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保持定力,做好中长跑的打算。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
不少专家表示,对于中国来说,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可能需要与利率市场化进行配合,因此需要先行理顺利率市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