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到底火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9-07-15 08:47来源: 网络整理《长安十二时辰》
火在哪儿(文化圆桌)
主持人:苗 春
对话嘉宾:黄典林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
何天平 日本爱知大学访问学者,广播电视学博士
汤 嫣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干部
曹晓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曹 盾 《长安十二时辰》导演
日前,在优酷上线播出的国产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好评。这部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不良人”张小敬为戴罪立功,需要在十二时辰之内,与靖安司李必共同侦破混入唐城的可疑人员,解救黎民百姓的故事。这部剧为什么会火?它有哪些值得赞赏之处?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又能给当下的电视剧网剧制作带来哪些启示?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观众和该剧导演。
为什么火
何天平:《长安十二时辰》在暑期档的走热,是今年整个国剧市场行进至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从大环境来看,一年过半,国剧精品之作有但亮眼之作少,暑期档作为每年文化消费最为蓬勃的一个时段,受众市场势必期待真正有品质、有审美、有话题的剧集出现,《长安十二时辰》满足了这样一种文化诉求。
曹晓静:制作水准在线是这部剧火爆的根本原因,在服装、化妆、道具、置景等“硬件”上,这部剧非常用心地还原了唐朝大众生活的很多细节,能够看出其下的工夫。而从剧本、人物以及寓于其中的价值观来看,这部剧同样是精于雕琢的上乘之作,剧中以小人物的视角切入一场保卫家园的斗争,人物形象饱满,节奏扣人心弦,配合着电影级别观感的画面,能够对观众生发出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汤 嫣:盛唐文化之璀璨大抵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结与向往,《长安十二时辰》在这繁华之中只取一朝一夕,创新性地用数十集剧情讲述一天之中“保卫长安”的跌宕起伏,随着分秒流逝,戏剧张力自然突显。同时这部剧在树立大国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宏观立意上引向深入。电视剧聚焦的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挫折成长,而正是这一个个塑造饱满的小人物,印证着华夏文明之包容开放已然扎根泥土,映射出对于家园的热爱与忠诚。
最赞赏什么
曹 盾:还原了唐代繁华街市、胡汉混居的盛景。当时的长安有15%的侨民,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吸引着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来这里生存,就证明了它是一个文明的、美丽的城市。我们的文化中还有很多很美的东西,这部剧只是展示了一小部分而已。此外,演员的选择我们只找合适的,易烊千玺个人文化素质比较好,书法和雕塑都不错,身上有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雷佳音能够还原普通人的“俗”,又能表现出做英雄的潜力,还需刻画出“军人”气质,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他表现出坚定的决心、过人的体力、意志力以及很高的职业操守。
何天平:这部剧作为一部“耐看”的作品,叙事富于悬念,细节具有传统文化特点。这既能符合大众审美,又在一定程度上带领大众审美,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汤 嫣:这部戏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打破了一些作品里女性娇弱、把自身幸福建立在男性身上的刻板形象。在这部剧里,我们看到了独立、自信、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
曹晓静:我最欣赏的是《长安十二时辰》对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呈现,整部剧以传统节日上元节作为故事背景,在查阅大量史料后为观众“还原大唐的一天”,铺开了一幅充盈着人文气息和文化气质的盛景图,观众能够看到那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人家的吃穿用度、礼仪规矩、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精神面貌。
黄典林:《长安十二时辰》不光在国内掀起“追剧潮”,还将在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北美地区全集付费上线,实现华语剧的重大突破。究其原因,这部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接触传统文化。
对影视创作的启示
曹晓静:当前,观众的审美水平和审美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他们不再给什么就看什么,而是喜欢什么才会去看什么。怎么赢得观众的喜爱呢?对于电视剧创作者来说,不能停留在以往浅层的表达上,必须升级创作理念,从观众的生活中采撷创作灵感,秉持打磨精品的意识,以观众为中心,为观众打造出一片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