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初中生跳楼自杀 叩问安全教育之本何
发布时间:2019-11-16 10:20来源: 未知报载,10月24日晚7点30分左右,14岁的成都中学生乐乐,从自己14楼的房间窗户纵身跳下。他留下两封遗书,一封给妈妈,一封给自己喜欢的女孩。(见11月15日的《中国青年报》)
初中生跳楼自杀,有人怀疑是因为语言暴力导致乐乐没有了快乐;有人觉得是亲子矛盾引起乐乐一时想不开而做出了傻事。笔者猜测,有这两者综合作用的可能,但最根本的,还是学生青春期的相关教育没有跟进,导致学生心理上出现了疾病,一旦当自己无法医治时,便做出出格的事情来,让人悲痛而纠结。比如,心理教育没有跟进,特别是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导致安全教育之本的丢失,让学生一旦心理上“迷路”时找不到出路,最后放弃生命。
请看一看乐乐的自我解剖,就不难发现乐乐在初中阶段是多么的痛苦。他说:“我是一个悲观的男孩子,我有许多心事我不会告诉别人,可是又希望别人去了解我……”可是没有一种渠道解开他的这种纠结。“你往往会看见我吊儿郎当、装神弄鬼,可是你不会知道我有多少次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痛哭、失眠。”有多少老师、学生知道他内心这种痛苦?可能连家长也不知道。“你们都认为我朋友多,其实我多孤独的。”他的妈妈,有老师和同学,甚至还有关系好的女同学,他仍然感到孤独,又有多少老师、学生和家长了解呢?给予他应有的关怀呢?多半没有,否则,他不会选择不归之路。
而在乐乐痛哭、失眠和孤独的时候,相关的关怀缺乏,导致乐乐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希望。而此时相关的生命教育也没有跟进,怎么能挽救一名看不到希望的学生呢?殊不知,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最为重要、最为宝贵,一旦失去了生命,一切都免谈。所以,对学生必须开展生命教育,不能丢了学生安全教育之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百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心谈心,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道理,才能避免自杀悲剧发生。不仅老师要如此,家长也要如此。毕竟,乐乐是在大喊一声“妈妈,我爱你”后跳楼自杀的。如果家长平常对孩子开展了生命教育,教育孩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应当好好地活着,只有活着,才不会失去重新奋起做人的资本,才有回报父母的机会。果如此,或许爱妈妈的乐乐不会轻易地做出这种傻事。*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