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豆腐脑、江油肥肠…《早餐中国2》“打卡”四川美食
发布时间:2019-11-14 09:59来源: 网络整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不吃早餐的一天是没有灵魂的。”表面焦脆、内里却被肉汁包裹的吐鲁番烤包子;润滑柔软、入口即化的乐山牛华豆腐脑;麻辣鲜香、飘溢辣椒香气的重庆小面;还有表皮剔透、馅料里满是羊肉的呼和浩特稍麦……哪怕隔着屏幕,食物的香气和热气都早已传递到了观众的鼻腔里。而且无论是其中的哪一道早餐,都可以成为早起的理由。
还是用5分钟讲一道早餐,还是充满烟火气的普通小店,观众评价还是一样的“下饭”、“温暖”。10月21日,美食短纪录片《早餐中国》第二季再度与观众见面,与第一季相同的形式风格,带来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时隔5个月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再次采访了导演王圣志,作为《早餐中国》系列的总导演,他谈到在第一季爆红之后节目所面对的压力,更说到了作品背后的烟火人间。
实力“宠粉”
接受网友的早餐“安利”
没有过多的形式创新,也没有太多花哨的宣传,不管从叙事还是拍摄手法依旧延续第一季的风格。无论从哪个层面,《早餐中国2》的上线,都走的是“稳”路线。虽然没有第一季的“爆红”和新鲜感,但是豆瓣评分却从7.9分升高至8.8分,也从侧面印证了作品不俗的品质。
“有谁会记得我们这个小节目呢?”早在第二季播出前,导演王圣志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在当下的纪录片市场中,不乏制作精良、题材别致的作品诞生。他更是明白,每集只有5分钟的《早餐中国》,不管从拍摄和制作层面都有明显的短板。“我们没有多强的优势,对美食的挖掘也是点到为止,篇幅也有限。当下的美食纪录片,做得比我们优秀的太多了。”
但王圣志没想到的是,许多“旧友”仍旧等待《早餐中国》的归来。热心观众们孜孜不倦地向官博投递家乡的早餐,“安利”摄制组来拍摄。所以,在第二季的35集中,有将近一半的早餐店都是网友自发推荐的,是当地“土著”会去吃的早餐,可以说是相当“宠粉”了。“到第三季的时候,我们会再加强互动性。说不定网友留言推荐早餐后,过几天我们就直接去拍摄了。”王圣志笑着说。
温暖坚定
美食背后是人间烟火
街头巷尾的早餐店,行色匆忙的食客,冒着热气的早餐……不管打开《早餐中国》的哪一集,都能看到这样烟火气十足的画面。没有炫酷的镜头,也没有华丽的特效转场,画面中的情景每天都在生活中真实上演。就像王圣志所说:“扎扎实实往烟火气更进一步。”
其实,在第二季启动之初,也有不少人对摄制组提过“创新”。但王圣志明白,其实创作跟做食物也有某种程度的不谋而合。早餐在国人心目中带有现世安稳的寓意,它代表了乡愁记忆,所以作品更应该温暖而坚定。“早餐是个非常稳定的诱惑,所以很多早餐店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它是不能创新、口味是不能变化的。早餐代表了心里的安定,有一种心甘情愿的耐心和坚持。”
当然,《早餐中国》的烟火气不只体现在食物本身。在口腹之欲得到满足之外,美食背后烟火人间,餐馆老板与食客的有趣互动,才是在观众心中留下余韵的关键。
在片中,观众可以看到以前削尖了脑袋也要去泡歌厅,自从开了早餐店就13年没进过歌厅门的稍麦店老板;还有凭借一己之力支撑开店,还要悉心照料女儿的新疆奶茶店的老板娘;以及想要把店打理好,以后可以交给女儿来管的重庆小面店老板……
“很多观众都说这一季的《早餐中国》很催泪,有很多店家的故事都让人感动。其实。我们拍早餐,更是记录生活原本的样子。我们想展示的是,快乐是相通的,但店家生活中的压力更有不同。”王圣志说。
好吃好看
导演组都被四川早餐“迷住”
说到美食,自然也不能少了四川的身影。早在第一季,成都红油抄手和肥肠粉就已经亮相《早餐中国》了。而在第二季中,乐山的牛华豆腐脑和江油肥肠也先后登上了正片。
鲜香滑嫩的牛华豆腐脑,汤底每天要熬制8个小时;咸辣入味的江油肥肠,里里外外被洗得干干净净,再放入精心调制的酱料中熬煮……在每个特写镜头里,味觉都能感受垂涎欲滴的诱惑,观众们只能默默吞下口水,记下“打卡”攻略。
值得一提的是,王圣志及其导演组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福建。向来口味清淡的他们,初来四川还不懂为何早餐要吃辣椒。但先后拍摄了4种四川的早餐后,摄制组也彻底“沉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