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视野看我国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2019-06-11 19:29来源: 网络整理
从全球化视野看我国高等教育
考察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可以发现有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都不可忽视:其一是优才主义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优秀人才,这对于我国的高考机制有重大影响;其二是人才强国的教育理念,突出人才培养与国家强盛的关系;其三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其四是公平的或平等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上的机会公平和平等权利。
■本报记者 王卉
“教育是民生的第一大事。”在近日于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上,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强如此表示。
此次论坛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与教育理念更新”为主题,会聚了众多一线高校校长、教授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与智库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共同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经验,并以全球教育发展为借鉴,研讨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这里撷取部分专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强:
以怎样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指导人们教育活动的观念之总称,任何社会都可能有一种主导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有分裂的教育观念,不同人群的教育观念也可能互相冲突。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一个教育理念的大转型,改变了之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旧理念。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更强调了素质教育。
考察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可以发现其中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优才主义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优秀人才,这对于我国的高考机制有重大影响;二是人才强国的教育理念,突出人才培养与国家强盛的关系;三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四是公平的或平等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上的机会公平和平等权利。
教育包括两大方面的核心功能,一是传授知识、价值观和道德,培养人、育人的功能。但我国更看重的是教育的第二个功能,即在社会分层上的筛选功能,通过教育将人才输送到不同职业位置和社会分层位置上。如何处理好教育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优才教育和公平教育的关系,这是全球性难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洪大用:
我国已经是世界教育大国
立足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6年,相当于小学没毕业的水平,到2017年,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超过13年,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这一水平的迅速提升肯定是教育发展的结果。从高等教育来讲,1978年毛入学率是1.5%,现在超过48%,预计很快会超过50%,我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40年时间里,我国累计授予了5000多万学士学位、800多万硕士学位、80多万博士学位。应该说,我国教育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改善人民生活,以及支撑我国走向大国、强国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探索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和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目前关于教育的各种舆论还是不少,这是因为教育关系到基本民生,牵涉千家万户,也是因为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关注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种力量。
尽管存在种种挑战,但可以说,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有教育强国的自信。
这是因为,我们穷国办了大教育,目前有2.7亿各级各类在校生,高等教育在校生就有3700万。但我国长期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基础上,支撑了相对公平的教育体系,受教育者免费或支付很低的教育成本,总体上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我国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与经济社会同向而行,支撑了大国崛起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教育浸润于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中,并对文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相较于一些历史比较短的国家,我国教育的传承和文化意义是巨大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兼具民生的工具性和文化的价值性,要高度重视教育的文化传承和价值塑造作用。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
高职扩招,如何把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