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学前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19-10-08 10:37来源: 未知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理论认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特别而重要的角色,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活动方式而形成的。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强调身体既是认知的来源,也影响着认知过程。而传统的离身认知(Disembodied Cognition)则将身体视为认知过程的“载体”,或者是一种“生理机制”,忽视了身体和环境对人类认知过程的巨大影响。具身认知针对离身认知的缺陷,提出人类认知过程建立在身体及身体与情境互动的基础上。系列研究已证实,身体与认知过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面部肌肉状态能够影响被试对中性图片的情感认知,身体对重量的体验能够影响被试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等。并且,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也支持了认知的具身特征,为认知的具身性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具身认知观认为,身体的构造、神经的结构、感官与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和环境决定了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风格,即人的行为塑造了人的灵魂。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学前创新教育,是将具身认知的基本原理从实验室拓展到学前创新教育实践中。早在20世纪,皮亚杰就强调身体动作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婴儿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身体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形成了最初的认知。学龄前儿童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其身体活动在思维塑造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参与及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其主要观点和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倡导通过手指灵活性训练、游戏、运动、亲近自然、模仿、想象等为抓手,开展学前创新教育。
手指灵活性训练——手脑协同发展。从人类进化历程看,人的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而双手的活动又促进了人脑的发展。通过灵活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人类创造并使用工具,创造了无数奇迹,文学、绘画、演算等均离不开双手的参与。手指灵活性训练有助于儿童动作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发现,手部活动与数学能力的脑功能区位于同一脑区。研究者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发现手指辨别和心算在顶叶区域内诱发了类似的活动模式。在学前创新教育中,绘画、练习钢琴、玩积木等都可以提高儿童手指灵活性,进而提升其动作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