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资讯 >

好教育少不了“私人定制”

发布时间:2019-09-18 10:51来源: 未知

看似不太相干的两则新闻,其实内在有联系:一是杭州一小学为学生“私人定制”作业本,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孩子;另是坐着轮椅报到的大学生奚懿璇,收到学校专为她准备的“开学礼”,专辟“爱心小屋”供居住外,还绘制了校区无障碍设施使用引导图,组建了学院师生互助小组。

两则新闻说的都是教育,都有关“私人定制”。杭州的那所小学数学组的老师们,花了五个月时间,费尽心思编辑了一套校本数学练习册,帮助学生爱上数学,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提高效率。上海的那所大学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情况,为其特别设定学习条件,让她行使正常人一样的学习权利。

当代教育,尤其基础阶段,如中小学和大学本科,客观地说,往往最能显现个人秉赋差异与教育手段雷同的矛盾。为打下共同的“基础”,也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千人一面,三五年过去,小差异累积起来对某些人或成大问题,教育让人人成材的初衷不免打折扣。

因材施教当然是教育的理想状态。实现或趋近这样的理想,施教者一是要“有心”,二是要“有法”,前者“必要”,后者“充分”,二者结合,方构成因材施教的“充分必要条件”。

说“有心”是“必要条件”,是因为此乃因材施教的前提。施教者若没这个“心”,便看不到学生间的差异,各种“私人定制”更无从谈起。小提琴是公认的最难学习的乐器,美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和迪蕾教出的学生,却无一例外地成为世界顶级演奏大师。奥秘何在?除开学生的秉赋外,两位教育家高度一致的地方即是他们的因材施教,全身心地洞悉学生的强项和短板,再探索出适合他们个人的独特学习方式和教材。

网络时代,相信施教者只要“有心”,就总有办法拿得出好的“私人定制”来。借用大数据,获知人的性格、偏好,继而施以“点对点”的贴身服务,早就不是新鲜事。“素质教育”不是空泛的口号。方向无误的前提下,教育行业自可借鉴这些科技成果为我所用。当然,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成果是人才,这就需要施教者更有理想,更具智慧,落实到“私人定制”上,应更多创造性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