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个非遗匠人系列纪录片重磅推出,雪松演
发布时间:2019-08-16 17:29来源: 网络整理非遗工艺焕发生机,雪松文旅创新在地文化保育传承模式。
8月伊始,云南首个非遗匠人系列纪录片陆续登陆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纪录片频道,通过真实影像呈现了尼西黑陶、藏式木碗、藏香等三种非遗的过往和当下图景。
在这其中,香格里拉独特绵长的在地文化、每一位匠人的匠心与传承创新故事都得以集中展现。
作为纪录片背后的出品方——雪松文旅,其希望通过展示人与物的故事,呈现非遗的流转、革新,展示匠心、匠物之美,实现对在地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传承。
从观光旅游过渡到当下的休闲旅游,雪松文旅在行业布局稳打稳扎,文旅融合相得益彰,行业声誉跃升日盛,它的创新及发展态势,与其所属的雪松控股集团有一脉相承的轨迹。近期,《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雪松控股位列301位,较2018年大幅跃升60位,充分彰显雪松对市场时势的把握、所布局行业的深耕。
每一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都有让人好奇的故事。适度“拆解”,不难发现故事背后这家企业对某个或某些行业研判和重注的逻辑、打法,雪松文旅可作为一个合适的“切入口”。
首创在地文化保育传承模式
香格里拉不只是一个自然秘境,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地,千百年的沉淀,使得这里拥有了以藏族为主体、包括26个民族相融共济的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而多元。
在岁月的变迁中,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予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是一个相对迫切的命题。雪松文旅首创的在地文化保育传承模式,是一个有益探索。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筑梦·匠心计划”,旨在传承工艺之美、守护匠人之心,通过非遗传承基地平台、非遗纪录片拍摄、非遗匠人故事挖掘、非遗文化课堂等多种手段,形成一个多元文化保育体系。
纳西文化、藏文化、江南文化等在地传统文化,在雪松文旅打造的大研花巷、独克宗花巷、西塘花巷等不同文旅项目中,通过非遗传承、文化挖掘、古建保护、社会公益和政策扶持等方式,传承非遗工艺、深化民俗内涵、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展示在地文化的一个最佳窗口,在地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为推动这一目的更好实现,雪松文旅选择拍摄非遗系列纪录片,将镜头聚焦非遗匠人,以人作为叙述视角,展示人与物的故事,通过匠人之手,呈现非遗的流转、革新,展示非遗技艺之美。
历经两个月,该非遗纪录片摄制组过草原、爬雪山、入藏乡,将中国锅庄舞之乡奔子栏、茶马古道重镇尼西乡、滇西北最大春季牧场伊拉草原、“三江并流”核心区普达措国家公园、中国保存得最好及最大的藏民居群独克宗古城等最具特色的在地非遗集中地,一一用镜头记录。
最终形成了筑梦匠心 · 香格里拉非遗匠人系列纪录片,包括筑梦匠心·香格里拉非遗1集(综合篇)、筑梦匠心·一碗情深(木碗)、筑梦匠心·陶醉人间(黑陶)、筑梦匠心·雪域飘香(藏香)。
中国黑陶艺术的活化石尼西黑陶、藏民“一生契约”的生活用具藏式木碗、融汇传统与创新的千年藏域三宝之一藏香……每一个传统技艺背后都是一方水土的凝结,每一位匠人的坚守匠心与传承创新,成为在地文化的内核元素之一。
通过影像化、故事化表达,雪松文旅将匠人的人生故事和创造的非凡匠品,以及他们所释放出来的绵长醇厚的在地文化气息,进行更大范围、更多层级的延展。
“非遗体验+研学”组成特色文旅产品
对在地文化的挖掘,实现对其的保护传承,雪松文旅一直在进行多个维度的尝试。纪录片是雪松文旅创新在地文化保育传承模式的直接载体之一,而基于非遗文化打造文化旅游体验产品,亦是这一模式的践行落地的举措之一。
比如独克宗花巷,以非遗传统为特色,通过包容的姿态,产业聚合的手段,重构旅游产业价值,打造藏文化情景体验街,使历史悠久的非遗工艺在此焕发生机。
在这里,雪松文旅还以传承和发扬藏文化为核心,打造了集多个非遗项目于一体的非遗文化体验中心,聚合了奔子栏的藏式木碗、尼西黑陶、藏香、玛尼石、藏毯、藏刀等具备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设有手工互动体验,来此的客人不但能观摩到千年历史的藏域非遗,还可购买及体验制作非遗工艺品,让游客真实感受非遗蕴藏的人文魅力,唤发游客传播及传承当地文化的主动性。
而独特的非遗文化的汇集和输出,让独克宗花巷自成研学的优选地,在当前趋热的研学市场中崭露头角。
中国社科院多部门曾联合发布的旅游绿皮书曾指出,我国研学市场潜在消费群体已超过2亿人,潜在整体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是旅游市场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