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福建”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9-08-16 06:55来源: 网络整理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海丝的重要起点。随着福船出海,福建人也带着家乡的饮食和文化,让“舌尖上的福建”走向世界。
不久前,以“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 丝路扬帆”为主题的福建全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26种来自福建九市一区的特色美食,经36名厨师巧手烹制,在推介活动的压轴环节——冷餐会上惊艳亮相,让来自1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20多位驻华外交官和国际组织代表记住了“山海相融 味及八方”的闽菜滋味。省商务厅多年来致力推动的让闽菜“走出去”发展目标,也由此迈出了一大步。
8月15日到19日,2019年“闽菜香江行”活动将再次亮相香港美食博览会。打造闽菜新招牌,重塑闽菜新形象,让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再创辉煌的梦想,终将成为现实。
兴产业——政策扶持让闽菜“旺起来”
民以食为天。近几年来,福建餐饮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还诞生了不少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让越来越多外地群众爱上了这一口“福建味道”,对刺激消费、促进就业、推动福建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2018年,福建省以高达1329.4亿元的餐饮收入位列全国第十,相较前一年同比增长10.7%。
闽菜餐饮行业这一番兴旺繁荣的景象,离不开长期利好的政策扶持。早在2016年,省商务厅就开始调剂商务发展资金,适当增加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投入,为开展全省性餐饮业项目支持提供基础性的资金保障。同时,丰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内容,增加对各设区市促进餐饮行业发展等商贸服务业项目的支持,将有关资金切块下达地市,以调动地市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省市联动共推商贸服务业发展。
2017年,省商务厅出台《关于推动闽菜“走出去”的指导意见》,13条举措涵盖了持续打造闽菜品牌、全面扩大闽菜宣传、重视闽菜人才保障、统筹发挥政策合力等多方面。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餐饮业年营业额突破1500亿元,成为商贸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育人才——研究保护将闽菜“传下去”
相比于其他几大著名菜系,目前闽菜文化研究相对落后,闽菜从业人员教育层次参差不齐,大量闽菜名店历史、名厨传奇以及名菜制作要点,尚未以文字的方式整理归纳。加强闽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闽菜文化和技艺的研究保护,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省商务厅的支持与推动下,去年底,福州聚春园集团与福建商学院携手创建了福建省首个本科院校烹饪产业学院——聚春园烹饪学院,致力于为闽菜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动闽菜产业转型升级。今年4月,福州旅游职专与福州聚春园集团携手启动了“闽菜传承与创新”产教融合项目,八位闽菜大师进入校园,将通过“现代师徒制”把一身闽菜技艺向学生们倾囊相授。
商务厅还通过举办全省烹饪职业技能竞赛,支持各地市各类烹饪大赛,挖掘、交流、培养闽菜人才。在第26届中国厨师节期间,我省选拔的厨师有9人次获中华金厨奖、40人次获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勋章、5人次获金质勋章奖、2人还荣获“十大厨王奖”殊荣。这些最优秀的厨师们,也纷纷走进了福建商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课堂,闽菜的人才队伍建设由此迈上了新台阶。
闽菜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与保护,一个也不能少。2017年9月,福州市闽菜博物馆投入使用,博物馆分为“名人与聚春园”、“闽菜名人堂”、“闽菜简述”以及闽菜文化展区等四部分,以文化为滋养,让闽菜味更浓。2017年底,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了《福州市闽菜技艺文化保护规定》,对闽菜的制作技艺、传统饮食习俗、传统品牌以及相关的代表性资料和实物等进行保护,成为全国首部以菜系文化保护为内容的地方性法规。2018年5月,福建省闽菜技艺研究会联合有关协会、企业共同发起“闽菜文化复兴”行动,鼓励、支持餐饮行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闽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项目。目前,沙县小吃制作工艺、佛跳墙等列为省级非特质文化遗产,罗世伟、杨伟华列入佛跳墙非特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福清番薯丸、武夷熏鹅、莆田妈祖筵席、宁化擂茶等多项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省商务厅委托省餐饮烹饪协会,组织全省力量搜集、整理闽菜技艺和文化,从理论上完整系统地发掘梳理闽菜饮食文化;并在全省各市、县逐级甄选的地方代表性菜肴、小吃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闽菜菜品体系,精选出有闽菜代表性的100个菜肴、100个小吃,编印成《中国闽菜精粹》一书,制作“闽味一百”烹饪技艺教学视频,推动更多境内外的厨师和群众了解闽菜、制作闽菜,扩大闽菜品牌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闽菜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政企携手、校企合作,从行业到协会,从人才培养到技艺传承,多方努力之下,闽菜不仅能守正创新地“传下去”,还将昂首阔步地“走出去”!
树品牌——宣传交流促闽菜“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