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只浮于表面怎么办? 这样做引导孩子走向深度阅读
发布时间:2019-08-16 02:18来源: 网络整理
近日,家长吴女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发现孩子暑期里看了不少书,但是聊起阅读的内容时,孩子却记得很少,也讲不出自己的感想。对于读书只浮于表面的状况,记者特别采访了几位中小学语文教师,请他们给家长支支招。
了解什么是深度阅读
旺庄实验小学的戴雯艳老师认为首先家长要能清楚区分浅阅读和深度阅读。“阅读理解层面来讲,简单理解作品表面上所呈现的意思,知道大概讲什么,这属于浅阅读。我们大多人平时的阅读,大部分都属于这个层面的浅阅读。深度阅读则是区别于浅阅读,它是在不断理解作品意思的基础之上的思考和感悟。比如在读文学书籍的时候,通过研究作品时代背景、语言特性,再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等,然后去思考和感悟作品,试图去发现作者想说的意义,这就是一个深阅读的过程。”
人从浅阅读到深度阅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种能力的基础阶段是在3-4岁的反复阅读中逐渐形成的。戴老师建议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能稍微引导和鼓励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养成孩子专心研究一本书和经常重温一本书的习惯,这个习惯就可以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十分自然地踏进深度阅读的大门。
多种方式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要进行亲子阅读,不同的年龄段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的李教导表示,“低年级可以用家长读孩子听的方式;到了中年级可以在陪伴阅读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提问,巩固和强化思考的习惯;再到高年级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孩子去读,读完以后和孩子交流,听听他们对读过的书的评价。”同时戴老师提醒,“家长在给孩子朗读时,可以大量运用表情。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慢慢念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这样有助于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不仅加深了印象,还激发想象力。”阅读后的交流讨论则是让孩子去探索,帮助他通过口头、写作或其他表现形式去表达感受,但关键是要用孩子自己愿意的方式。家长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切不可盘问孩子对故事的解释。
小学生的主题式阅读可以选择与现实生活有关联的内容,比如各类植物、动物等。戴老师说:“可以在读完一本书,家长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这也是一项对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很乐意谈论书和电影的差别。”
阅读也不必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相对不集中。李教导建议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比如希腊神话和中国传统神话有哪些异同?带着问题去多角度地思考。
“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促进阅读。”侨谊实验中学的华哲老师介绍,学校每周都会进行阶段性推进阅读,通过看学生的阅读摘抄、批注,让学生口述故事情节,或PPT展示等方式,开展专题讨论。“假期里有的学生组成了阅读小组,每组都有专人负责记录上传阅读心得。在伙伴的阅读交流中,他们更容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越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