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资讯 >

每经专访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理财子公司将重塑大资管格局 发挥中枢作用

发布时间:2019-07-11 12:10来源: 网络整理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上海地区多家银行发现,银行理财收益率并未因年中时分的揽储压力而有所回升。实际上,去年至今,银行理财收益率已连续多月下跌。而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的当下,银行网点却并不会主动推荐“非保本”理财。

  银行理财收益率为何“跌跌不休”?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风险,应当如何应对?理财子公司崛起,资管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于日前专访了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

  银行理财收益率预计低位企稳

  NBD:我近期咨询上海地区多家银行发现,银行理财收益率并未因年中时点的揽储压力而有所回升。数据显示,银行理财收益率已连续数月下跌,屡创新低。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目前理财收益率一直下跌的情况?进入下半年,市场宽松的流动性是否会延续?

  廖志明:银行理财收益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银行对理财资金的投资运作,而投资收益率取决于各类资产收益率水平及投资能力。其中,主要资产的收益率水平最为重要。由于银行理财投资以债券等固收类低风险资产为主,债券收益率的高与低对银行理财收益率影响很大。在全球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无风险利率下行,债券收益率明显下降。进而使得银行理财投资收益率下行,普通百姓购买的理财收益水平下降。

  展望下半年,尽管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但完全和解的道路依然曲折,基建投资增速虽有回升但幅度不大,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理财收益率预计将低位企稳。

  NBD:我在走访银行过程中发现,当前理财经理推荐保险类产品的热情很大。您怎样看待银保类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廖志明:保险产品只是银行代销产品的一类,银行通过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获取手续费收入。此外,银行也代销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诸多资管产品。不同时期,银行代销策略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股市好的时候,银行可能加大股票基金的营销力度;股市差的时候,银行可能侧重于发力保险产品代销。

  保险产品的未来发展应该是回归保险本质,更侧重发展保障性产品,这也是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过往,很多中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发展有点像银行理财产品,脱离了保障本质,或许不是未来趋势,也与监管导向背道而驰。

  净值化转型过程中不可过快压降老产品

  NBD: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继落地后,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向净值化转型。在您看来,这一转型过程中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哪些?银行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应对与化解?

  廖志明:资管新规为银行理财转型设立了较长的过渡期,有利于银行理财从预期收益模式平稳向净值型转型。

  银行在净值型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存量非标处置风险、新产品发行难、净值型产品投资与估值难、老产品压降过程中可能暴露之前的风险等。

  我们认为,银行在理财转型中应稳中求进,逐步进行,避免原封不动或过于激进。1、稳妥处置存量非标资产,过渡期内能到期的非标资产可到期置换成标准资产,对于不能到期的可考虑表内承接,或制定过渡期后的处置方案。要充分考虑非标处置过程中信用风险暴露问题;2、稳中求进,积极逐步推进净值型转型,对于老产品压降不可过快,过快容易使得理财规模坍塌式下降,易引发风险。特别是资金池模式下,个别此前业务激进的中小行可能存在收益倒挂的窟窿,可能需要银行自有资金来补;3、推进人才建设,净值型转型工作需要较多的人才,包括IT系统建设、估值工作、净值型产品研发、新模式下的投研等;4、加强客户教育工作,老产品与净值型产品客户接受度有差别,应该逐步培养客户的接受度,提高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认知度。

  NBD:对于广大低风险偏好者而言,净值化的理财产品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在资管行业变革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银行可以从哪些方面塑造其优势,以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廖志明: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预期收益型的资金池产品,不管实际投资收益的高低,给客户兑付预期收益。由于刚性兑付的隐性存在,以及理财给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明显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类似“高息存款”,客户体验较好,理财规模高达32万亿元。由于刚性兑付,银行体系实质承担了银行理财的投资运作风险,随着理财规模的增长,成为银行体系的一大风险隐患,风险逐步积聚,甚至可能威胁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