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泉坝镇:绿色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19-07-04 09:25来源: 网络整理夏日炎炎,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笔者走在沿河自治县泉坝镇捷克村境内的通村通组公路上,放眼望去,崇山峻岭的山脉,到处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这种绿不得不让笔者感叹近几来该镇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2015年以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精神,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要求,全力实施荒山荒地绿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林果基地建设、单株碳汇项目试点和生态保护治理等工程,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形成生态建设成屏障、林果基地铺富路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3年多时间以来,该镇种植的马尾松、青钱柳等树苗长势喜人,为荒山披上了绿装。目前该镇共实施生态林6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0.9%,不断谱写着生态建设新篇章。2018年9月被铜仁市评为“绿色铜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先进集体。
荒山荒坡还林还草惠民心
“你看,我们这片青钱柳已全部成林,目前已用青钱柳叶子加工青钱柳茶500斤左右!”该镇捷梁村主任杨斌高兴地告诉笔者。
2015年,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流转荒山荒坡1000余亩,并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发展青钱柳。如今青钱柳长势喜人,大的直径8厘米左右,高3余米,主干直而光滑,且枝叶繁茂。
据悉,青钱柳别名摇钱树、麻柳,为乔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树种。其叶甘甜滋润,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功能,民间以其叶做甜茶食用。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
该村沿河马儿河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为了让群众增加收入,助推村级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今年投资16万元,购买了一套茶叶加工设备,请村民采摘了部分青钱柳叶子加工了一批青钱柳茶,目前正在对外销售。
该村驻村干部崔德贵介绍,今年青钱柳第一年投产加工,销售渠道还不畅通,因为外面许多人都还不知道青钱柳茶有保健作用,所以不敢多生产,目前只加工了500余斤。根据当前对外销售价额每斤200元计算,销售完可收入10万元左右。而村里贫困群众,除了有土地流转费和在基地务工收入外,每年还有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今后合作社实现了盈利,群众还有一定分红。
“我们每年退耕还林10亩左右,可收入12000元,加之在基地务工可收入4000元,基本可以解决家庭零用钱!”捷梁村村民杨正万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镇在生态建设进程中,始终本着“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的原则,并采取林果基地与退耕还林融合发展,多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助推该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该镇党委书记杨启辉介绍,近年来泉坝镇把生态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围绕荒山绿起来、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的目标,通过实施产业发展与退耕还林、公益林等建设同步推进,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截止目前,该镇共实施公益林建设4万多亩,每亩每年国家补助14.7元,共计补助60多万元。实施了核桃、蜂糖李经果林和青钱柳等2万余亩,获得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000万元。
扎实开展林地管护保安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此,生态环境建设既要“建”又要“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该镇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除了体现“建”以外,还把保护和治理工作中也放在了重要位置。截至目前,全镇共聘请贫困户护林员61人,每人每年工资近万元,既解决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渠道,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该镇捷克村40多岁的护林员杨廷国,是村里的精准贫困户,以前因遭车祸导致腿有点残疾不能干重活,加之三个孩子均在读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今年,该镇为了帮助他脱贫,聘请他当村里的护林员。
杨廷国介绍,他自从当上护林员后,生活节奏就发生了变化,比以前要忙多了。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弯刀从村口不远处的第一片森林开始巡查,一直要把村内的森林巡查结束,步行巡查一圈要3小时左右,但他并不感到累!
“巡查主要是看有没有人乱砍伐树木和有没有火灾隐患存在。特别是在清明节和春节期间,每天至少要巡查两次,遇到村民上坟山烧纸,就提醒村民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同时,只要村寨上有红白喜事,他都要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增强村民保护森林的意识”护林员杨廷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