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融媒体视域下美食纪录片的短视频化探析

发布时间:2020-02-19 12:45来源: 网络整理

摘要:融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制作模式及传播方式悄然转变。本文以《早餐中国》为例,从文本、音乐、包装等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探析美食纪录片短视频化的发展趋势和创新之路。

关键词:融媒体;纪录片;短视频化;《早餐中国》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融媒体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其发展过程中,以往“窄众”的纪录片领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特别是美食题材,出现了不少带有互联网基因、视角新鲜、短视频化的纪录片佳作。比如腾讯视频与海峡卫视联合推出的《早餐中国》,点播量、话题度都获得高度关注。本文拟以其为样本,探讨美食类纪录片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质与创新之路。

《早餐中国》由美食家沈宏非、陈晓卿担任总顾问,在腾讯视频播出。第一季于2019年4月22日开播,第二季于2019年10月21日开播,豆瓣评分高达8.9,知乎评分上也获得8.9的高分。节目播放量和微博阅读量处在高位:两季总播放量达到4.5亿次,微博主话题#早餐中国#阅读量达到4亿次,讨论量11.6万。微博“2019年超级红人节”上,《早餐中国》获2019年度影响力纪录片奖。

一、文本特点:网感强,金句多

作为美食类纪录片,《早餐中国》具有网生短视频时长较短、个性鲜明、接近日更的特征。节目每集时长压缩至5分钟左右,展现该店中最有特色的美食制作过程;更新频率与上班族早餐时间同步,为每周一至周五8:00。压缩时长的做法更符合当下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短小的视频体量也为视频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节目展示美食制作本身,也讲述美食制作者的人生故事,展示城市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大多数早餐店规模小、价格低、年头久,店主往往凌晨就开始劳作,忙碌一天却利润微薄,异常辛苦。花絮中可以看到,摄制团队为了等2点、3点开工的店主,深夜1点半就要准备开机拍摄。日复一日的“苦”和“难”中,节目基调却是温暖、积极的,选择的人物都能“苦中作乐”。

因为视频体量小,5分钟内要展现美食、交代故事、塑造人物,节目需要短时间内密集提供大量信息。“在网络传播语境下,纪录片必须一开始就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在更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最大的效果,让更多的极致化元素密集地出现。”[]主角带有强烈个性、网感很强,即使摘取其中短画面,也富有趣味,适合网络传播。比如湖南长沙肉丝粉,小朋友现场销魂“嗦粉”教学;贵州凯里酸汤粉,老板娘眼神慢放、骄傲脸;广东汕头猪血汤,老板“2号,2号,小姐姐”……微博话题互动中,这些表情动图被屡屡提及。

因为视频体量短,大量“金句”让每集主题更明确,特征更鲜明,同时也与栏目定位“只要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互相呼应。比如《贵州凯里·酸汤粉》中,老板娘脾气不好,却从来没和顾客发过脾气,金句以字幕显示:“人生(像)舌头和牙齿都要磕磕碰碰,人生没有没吵架的。”《新疆吐鲁番·烤包子》中的双胞胎被问及全家最喜欢谁时,说出“全部人、一家人”,画面为全家福合影,以字幕展现的金句成为点睛之笔:“一家人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重庆·小面》的主线是重庆小面制作。男店主每天凌晨4点钟开始准备,一直忙到下午3点才能休息。光是打佐料这个环节,每天就要重复300次以上。这期节目的情感线是男店主和女儿赵红之间的亲情。他把手艺传给女儿,店面也要留给她,为的就是给她铺平道路。这时出现的金句适合互联网上的碎片式观看和二次传播:“先把路走平了,再让他们来走,这是做父亲的责任。”

在互联网平台传播的《早餐中国》还点明了早餐店的地址和营业时间,切中短视频潮新热点:带货能力。在传统纪录片如何体现商业价值、回收制作成本的难题上,探索电商、带货、植入(冠名商画面植入)等方式,或许能为此类纪录片IP的未来发展打开新路径。

二、音乐特点:生活化,年代感

纪录片是真实世界真实生活的复原和再现。它不仅是画面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音乐可以补充画面之外的信息,烘托现场的环境,表达人物的情绪等。短纪录片由于受时长限制,音乐也是重要信息源。

《早餐中国》每集片尾有一个固定环节:“每个早餐店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比如长沙肉丝粉的《涛声依旧》,福安水煎包的《最浪漫的事》,西安油茶麻花的《心雨》,郑州胡辣汤的《知心爱人》等。从音乐发行时间统计,第一季35集中,20世纪70年代的音乐有3首,80年代的10首,90年代的18首,2000—2009年的3首,2010年后的1首,选曲跨度近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