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沪上牛奶往事:上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

发布时间:2019-12-08 17:05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 【记忆】沪上牛奶往事,上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

  今天,牛奶已经是上海人餐桌上的日常食品,但在一百多年前却相当稀罕。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是全国最早接触这一外来食品的地方之一,上海人喝牛奶的历史自然也是领先全国的。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上海的牛奶产业如何发展起来,上海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吧~


  18世纪以来,欧美商人陆续来华,西方人饮用牛乳的习惯也被带到中国。自19世纪中叶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上海成为许多西方人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的首选之地,对于牛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为本地乳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从英、法奶牛到本地当家奶牛

  上海的西方侨民最初用水牛奶经过稀释、过滤蒸煮后饮用,聊以应急。不知是否作为牛奶的补充,19世纪70年代以前,上海市场上还出售羊奶,价格仅为牛奶的1/7。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原产于英国的爱尔夏牛,远渡重洋,成为首批进入上海滩的乳用型牛种。英国人在上海开设的奶牛场有168头奶牛,每天可生产1000公升的鲜奶。随后,原产于法国东南部的红白花牛也被法国侨民带入上海。1870年以后,上海的市场已经开始每天供应新鲜牛奶了,大概是7钱到12钱一瓶(650ml),价格比进口牛奶(15钱)略便宜一些。

沪上牛奶往事:上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

20世纪初期的上海奶牛养殖场

  1890年前后,徐家汇天主堂修女院引进荷兰种黑白花奶牛。此后,一头英国黄白花小牛和一头荷兰黑白花小牛流入川沙县合庆乡农村,长成后与当地塘脚牛(黄牛)杂交,产出乳役两用牛,又经几代选优杂交,育成川沙黑白花奶牛,成为本地当家奶牛。

  至20世纪40年代,川沙黑白花奶牛约占全市奶牛头数70%。解放以后,在川沙黑白花奶牛的基础上,育成上海荷斯坦(黑白花)奶牛品种。

从外商垄断到华商崛起

  最初,上海本地牛奶棚经营者皆为外商,有英商乔治、可的、模范,俄商华德,西班牙商派克等。根据1882年的统计,已经有大小21个牛奶棚,共养奶牛298头。1884年,上海商人在殷行开办牧场,饲养奶牛约20头,也首开在沪华商大规模畜牧奶牛、供应牛奶的先河。

  当时,外资的牛奶棚规模较大,拥有过百头乳牛,相对而言华人的奶棚规模较小,有时候只有六七头牛,大的也不过三十头牛。

随着奶牛品种从全部自国外引进到逐渐本地化,在上海饲养奶牛的华商牧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于1923年成立上海牛奶业同业公会。至1933年,中外商牧场共有90家,饲养奶牛2677头,其中华商牧场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1935年发表的《沪市牛奶业近况调查报告》中,对一个养牛大户上海沈家的“生生牧场”有如下记载:

“生生牧场:总场在大西路175号,为沈九成君独资创办。资本5万元,有消毒冷气等机械设备。场工40人,储奶室2间,牛舍13间,牧场3亩。有荷兰及杂种奶牛62头,公牛3头。每日产奶750磅。”


沪上牛奶往事:上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

生生牛乳的广告车

  牧场经营蒸蒸日上,市场上所供应的牛奶量也不断创下新高。1933年,上海地区牧场牛奶日产量3万多磅(折合日产量13.6吨,年产量约5000吨)

  1937年至1945年,因战乱影响,牧场经营经历了一段惨淡岁月,1945年的牧场数仅有61家,比1933年的数量还少了三分之一。至1949年,逐步恢复元气的上海牧场数增至131家(当时牧场也大多开设在沪西法华、漕河泾和浦东塘桥、洋泾等地),养殖奶牛4860头,牛奶年产量6052.3吨,其中消毒牛奶年供应量达到1550吨,折合日均供应1.86万瓶(每瓶以0.5磅计,约226毫升)

沪上牛奶往事:上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

畜植牛奶公司的牛奶广告

从小众食物到餐桌常见

  从在沪西方人士的生活必需品,再到少部分精英阶层的日常消费品,牛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显得极为小众。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当时上海已引进了乳牛,生产出了本土牛乳制品,但大部分上海人并没有形成饮用牛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