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国》第二季继续圈粉,短平快的美食节
发布时间:2019-11-27 14:03来源: 网络整理初看《早餐中国》,会觉得这是一档非典型的美食节目。快速的镜头切换,轻松的音乐配上活泼的花字,没有声音淳厚的画外音解说,尤其是一集只有短短5分钟的长度,这种短平快的形式,与《舌尖上的中国》那种讲究镜头美感和人文深度的美食节目,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如同我们周围从来就不缺“吃货”一样,美食节目也从来不缺观众,变短、变快、变得更加直接的《早餐中国》依旧是拥趸无数。如今已经上线一段时间的《早餐中国》第二季,继续探索着美食节目的新表达,但是在不断向“网感”靠拢的变化过程中,不变的是美食节目传递出的治愈性。
“套路化”反倒让观众百看不厌
当观众习惯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美食节目之后,今年4月份上线的《早餐中国》第一季,打开了美食节目的新大门。一集仅有5分多钟,一整季的35集节目加起来也不到200分钟,很可能还没有其他综艺一期节目的长度。可以说这是一档最贴合当下流行趋势的短视频节目。
在这短短5分多钟的长度内,节目内容也是非常“套路化”,先是拍摄早餐店的老板和顾客,再拍摄早餐的制作过程,最后是固定的收尾环节,“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今年10月底上线的《早餐中国》第二季,依旧延续了这种“套路”,不过观众对此并不反感,反倒是百看不厌,放言“请给我再来100集”。
在节目长度贴合网络流行的基础上,《早餐中国》的表达形式也具有十足的网络感。首先是节目快节奏的剪辑手法,快的时候不到一秒钟就切换一个镜头,在拍摄美食的关键镜头时停留也不过两三秒,与《舌尖上的中国》能够拿出十多秒钟的长镜头来拍摄美食有很大的不同。
《早餐中国》的表达形式也与《舌尖上的中国》迥异。《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片的性质,每期节目都有一个声音淳厚的画外音进行着解说,让观众联想到“黄钟大吕”之类的宏大词汇。而《早餐中国》更接近于综艺的性质,甚至有人评价说这是美食探店节目。轻松活泼的音乐贯穿全程,各种花字特效层出不穷,并且不时会有“上头”“傲娇”等网络词语乱入。介绍人物时会在主人公头顶上加上一棵卖萌的小草,最后还会贴心地加上店铺的地图和地址,方便观众前去寻味。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客观、克制、高冷的,那么《早餐中国》就是活泼、热闹、轻松的,两种表达方式,都丰富了美食节目的内里和外在。在美食节目的热潮中,一大批《舌尖上的中国》式的节目涌现出来,相似的腔调让这类节目变成了一种套路。而能够放下身段、产生网感的《早餐中国》,看似有着程式化的流程套路,但其实本质上何尝不是一种反套路呢。
5分钟时间讲述美食、文化和人文
形式的轻松活泼并没有让《早餐中国》的内容变得单薄。在第二季已经播出的27集节目里,最让山东观众感到熟悉的就是第6集节目中的潍坊肉火烧。笔者作为一个从小吃着潍坊肉火烧长大的人,表示节目的内容十分真实。“潍坊人早上起来,两个肉火烧、一碗豆腐脑,吃完了之后,心里美滋滋的。”节目中火烧铺老板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潍坊人对于肉火烧的特殊情结。对于已经离家多年的笔者来说,潍坊的肉火烧现在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乡愁。回家长则待一星期,短则待一两天,即使再爱睡懒觉,也要坚持早起一天吃上一顿肉火烧,才算完成了回家的仪式感。
“要吃炉烤的,不吃电烤的。”节目中传递出的这个信息,也是潍坊人对于肉火烧的独有讲究。“这么热不嫌烫吗?”节目组导演看到吃着刚出炉的火烧的食客,发出了疑问。“香啊,一个理由就够了!”节目组给出了一个老大爷的回答,并配上了“傲娇”的标签和鬼畜的镜头重放。确实,笔者每次吃完潍坊肉火烧嘴里都要烫掉一层皮,但是趁热吃才是对肉火烧的尊重啊。
而火烧铺老板在闲暇之余,谈到自己羡慕能够睡到自然醒的人,也道出了美食背后的不易。在“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的环节,火烧铺老板的单曲循环曲目是伍佰《突然的自我》,听着伍佰用苍凉的声音唱出,“听见你说/朝阳起又落/晴雨难测/道路是脚步多”,似乎正是火烧铺老板生活的写照。
有美食、有文化、有幽默、有人文,在短短5分钟的时间里能够浓缩下这些内容,《早餐中国》称得上是优秀了。
唤起人们对于早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