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为天下人做菜 从名小吃到国际美食之都

发布时间:2019-08-26 07:54来源: 网络整理

  前几年有个很流行的段子,某国游客立志三个月吃遍中国,结果一年过去了还在成都某高校旁的美食圈里打转,唯一的区别是胖了一圈的身体和吃“刁”了的嘴。段子归段子,但要来成都,对于许多外地人来说,是必须做好两份攻略的,一份是家喻户晓的名胜古迹,另一份则是不容错过的川菜小吃。美食天堂,已经成为镌刻在成都身上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烙印。

  难得“下馆子” 幸得“名小吃”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生活物资相对匮乏,让“下馆子”吃大餐,成为逢年过节才偶尔为之的奢侈享受,下一次馆子可以作为今后数日摆龙门阵吹牛的谈资,而那些听得“流清口水”又没钱“下馆子”的人,难免做出“猪油抹嘴”的囧事。

  20世纪50年代成都最洋盘的餐厅,当数位于春熙路西段22号的耀华。洋盘在哪?当时它是成都唯一的西餐厅。据老成都说,夜幕降临,霓虹灯管环绕而成的“耀华餐厅”四个招牌大字,是春熙路上最耀眼的所在,令成都“好吃嘴”心之向往。耀华餐厅一楼一底,楼下出售糖果糕点,楼上是茶点室,它所经营的俄式牛尾汤、大虾布朗酒、法式牛排、红酒猪扒、水果布丁、火腿煎蛋等西餐,照亮了无数老成都人的梦想。1983年,耀华餐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迁到东大街,取名耀华咖啡厅,后更名为耀华西餐厅,而中餐则仍留在春熙路原址。老成都都记得,当时耀华餐厅的生意有多火爆,堂子里永远都是人满为患,门口卖包子和糕点,天天都是排队一直从门口排到孙中山铜像脚底下。而耀华卖的泗瓜泗(冰镇广柑水)则是无数孩子心中最高的享受。可惜2002年春熙路改造,有着60年历史的耀华餐厅消失了,可它依然在老成都心中系上了一道难解的心结。

  耀华虽好,但对于更多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仍然是浮云,因为一顿饭的价格往往抵得上全家几周的开销。而且下馆子,不仅要给钱而且还要给粮票,就算有钱有粮票也不能敞开肚子吃,因为饭店里的肉菜都是限量供应的。所以如果要打打牙祭,那街边价廉物美的小吃才是首选。

  当时四川大学校园里流传一首顺口溜:“九眼桥头看稀奇,羊肉醪糟三合泥。三合泥摊名气旺,男女约会之宝地。一勺一口甜如蜜,心心相印在心底。”这段顺口溜里,就包括了当时九眼桥头汤香肉美的李记羊肉汤,吕家醪糟汤圆,以及香甜滋糯、味美可口的黄记三合泥。虽然成都市面上小吃无数,排个几十“大”也未必排得下,但知名度最高,受众范围最广的,必定有“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担担面”“赖汤圆”“三合泥”“糖油果子”“洞子口张凉粉”这几样,构建起了人们对于成都美食的最初记忆。

  火锅开满街吃垮“川王府”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都的火锅店开始兴起,大街小巷都飘着火锅的浓香。而夜晚则是属于串串香和冷啖杯的,每到夏天的晚上,整个东大街全部都是卖宵夜和吃宵夜的人,食物的香气伴随空气中的热气以及旺盛的人气,勾勒出了成都20世纪末不夜城的勃勃生机。

  1997年,成都第一家火锅自助超市“川王府”开张了,39.8元/位的价格并不算便宜,但却并不妨碍它成为当时成都最火爆的火锅店。

  许多老成都人都记得,每到饭点,排队等上一两个小时都不稀奇。有些人饿得久了,等到位置进了川王府就按到什么金银馒头、蛋糕、熟食之类的一阵猛吃,等到锅底摆起开始要烫火锅了,发现肚子饱了吃不下了。这种情况很常见,为了能够保证瘪起肚皮进去,扶着墙壁出来,有人还专门研究出了一个“吃垮川王府”的攻略。

  攻略要点一:进去以后等锅底的时候,可以少量吃一点水果,什么西瓜苹果菠萝,一方面可以打发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开胃。攻略要点二:锅底上来前,一定要把螃蟹、北极虾、毛肚、黄喉、腰片、鳝鱼这些值钱的菜统统囤上几份,免得一会抢完了。攻略要点三:荤菜吃得差不多了,一定要吃些素菜或者泡菜解油腻。攻略要点四:火锅吃得差不多了再吃点心和主食,千万不要吃蛋炒饭,也尽量别吃金银馒头。攻略要点五:走之前一定不要忘了再喝点饮料和吃上一个蛋筒冰激凌。攻略之外,还附送一个几成饱的判断标准:“我很饿,我能吃十斤是一分饱;有垫底了,我还能吃是三分饱;不饿了,但还想继续吃是半饱;差不多了,可以吃素菜了是七分饱;吃不下了,但我还想吃是九分饱;哎呀吃不动了,都顶到喉咙管了,这是该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