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夜间经济行动PK:北京造IP、广州拼美食、上海国际范
发布时间:2019-08-21 18:24来源: 网络整理促消费背景下,夜间经济忽然之间成为诸多城市关注的焦点。
8月19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至此,一线城市中北上广均已“出招”,北京、上海分别于7月、4月出台类似政策。
此番,北上广迅速响应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趋势,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规模最大和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阵营,三城如何“点亮”夜间经济备受关注,示范效应亦备受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北上广在主要思路和举措上有共性,比如均强调打造夜经济、夜生活集聚区,优化交通等夜间公共服务,完善扶持和管理机制等,为夜间消费、夜间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但是,各市同时亦立足于优势和特色而有所侧重,比如广州要“擦亮‘食在广州’的招牌”,北京要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上海追求“国际范”。
优化夜间消费环境
作为中国城市的代表,北上广此番均提出了令人瞩目的夜间经济发展目标。
北京强调,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并要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费品牌,助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上海表示,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并强调以此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广州则明确了到2022年的发展目标,强调届时夜间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要不断上升,打造国际知名的“广州之夜”品牌。
除此之外,3市在一些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举措上也不谋而合。
首先,均强调打造夜经济、夜生活集聚区,重点突破。比如,北京强调,到2021年底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具体分别希望大力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经济消费业态,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经济消费氛围,提升夜经济消费品质,辐射热点地区消费者;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便利居民夜间消费。
广州目标更具体,强调到2022年全市夜间经济优质产品和服务显著增加,力争形成13个全国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项目,全市夜间消费集聚区达到30个。
上海则强调,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并且要求全市各区结合实际,编制夜生活集聚区发展规划,做好业态发展引导,完善区域空间布局,加强各类设施配套。
此外,3市政策也注意到促进夜间消费离不开相应公共服务的支撑。
北京提出,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具体要在“夜京城”地标周边,做好地铁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在“夜京城”地标和重点商圈等区域周边,做好地面公交运输基础保障,适当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
广州也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周边道路适当增加停车位、出租车侯客点、夜班公交线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夜间运营时间。
同时,3市也明确了诸多支持性、鼓励性政策原则。比如,上海强调,对深夜影院、深夜书店、音乐俱乐部、驻场秀等夜间文化娱乐业态秉持包容审慎态度,促进其健康发展,并将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外摆位”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