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信阳美食:南北兼容中的独特风味

发布时间:2019-08-14 21:58来源: 网络整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从生吞到熟食,人类开始走向文明,并逐渐研习各种文化,饮食文化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丰富起来。近日,记者在信阳菜办搜集的资料上看到,信阳这块土地上的饮食文化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从平桥区城阳城出土的饮食器皿及实物可以得到佐证。

  信阳地域很独特,我们常说信阳是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很难界定信阳到底是北方还是南方,但是,我们信阳人总能找到一句自我安慰的话“南北兼容”。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淮河文化为基础的信阳美食,特立独行,生生不息,代表着信阳人的个性。北依淮河,南靠大别山,自西向东,从桐柏山脉蜿蜒至皖西人家,信阳自古就是个多方言地区。信阳人说不好普通话,原因就是信阳的地方方言过于丰富,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方言,甚至一个县(区)境内的发音都有很大的区别。

  方言的丰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信阳的美食。其实,信阳各县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这些美食体现了各县区的生产生活习惯,代表着劳动人民在与自然斗争中的劳动智慧。虽然信阳各地都有自己的美食,但细细琢磨,万变不离其宗,味道还是信阳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从田野中走上餐桌属于信阳人的味道。

  为什么说信阳美食独特?究其原因,信阳人做美食讲求自然,不娇柔、不做作。菜园里薅一把青菜,鸡笼里捉一只小鸡,河塘里捕几条小鱼,就能做出一桌美味。

  很长时间,外界对信阳菜有一种误解,总认为信阳菜就是辣乎乎、咸乎乎、黑乎乎的。其实,这是对信阳餐饮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说起辣椒,总能在信阳人的餐桌上找到它的身影。辣椒开胃、下饭,在生活艰难的年代,吃饭佐点辣椒,就能把一顿难以咽下的粗粮淡饭吃得津津有味;盐居调味品之首。信阳是农业大市,过去农耕文化,劳动人民经常出力流汗,身体对食盐的需求要多一些,所以,农家做菜,往往是盐味重一些,不经历那个年代的人是难以体会的;至于菜肴的黑,其实就是给菜品上色。如果对信阳餐饮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就能找到信阳菜“黑乎乎”的缘故。在春秋战国时期,信阳属于楚国的地盘,当时上至君王下至黎民,都非常注重祭祀,祭祀需要肉食,并且是原汁原味,保留肉食的本色,像酱肉、卤肉都不能作为贡品,这一礼仪也流传到今天。因此,在信阳人的日常烹饪中,炒菜时总会放一点酱油,避免白色,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信阳有些县区农家做炖菜时,还是习惯先将肉食在铁锅中炒制一下,边翻炒边加点酱油上色,炒至金黄时加水小火慢炖,味道喷香。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普遍追求养生,信阳美食及信阳菜也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我市成立信阳菜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来,更是精准地把握了信阳菜的定位,那就是健康养生,真正符合“南北兼容”的大众味道。目前的信阳养生菜,少油、少盐、色泽清秀,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信阳菜特立独行的性格。信阳菜的食材依然来源于信阳的好山好水,来自于汗水砸在土地上滋润出的葱葱稼禾,这种骨子里的倔强,才是信阳菜在历史的激荡中特立独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