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农业:农业工业化的危机与全球食物系统
发布时间:2019-07-15 14:57来源: 网络整理二十世纪见证了农业的工业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技术变革也运用在了农业领域,战时的粮食短缺更成为战后各国发展集约化农业的重要动力。1962年,《寂静的春天》的作者卡森就率先发出过食物与农村正面临危机的警告。近日,三辉图书引介了《失控的农业》一书,菲利普·林伯里经历一手调查,再度向我们揭示农业工业化的危机与今天全球食物系统下的隐患。
4月中旬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春意盎然。除鸟儿在枝头高歌,农舍的白色护墙板外,大片黄水仙恣意蔓生。我站在已故现代环境运动之母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儿时房间的窗前,往外凝视着她从小居住到大的阿勒格尼谷(Allegheny Valley)。想象着一名受大自然感召的年轻女孩在果园里采摘苹果,在附近的树林、山丘间漫步,发掘新鲜事物的画面。晨光中依稀可见两根巨大烟囱正将浓浓黑烟喷上蓝天。卡森就是在这个工业与农村比邻而居的世界中长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中,两者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工业化方法逐渐渗入农业,并造成具有破坏性的恶果。
《寂静的春天》书封
1962年,卡森率先发出食物与农村正面临危机的警告。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特别关注在农村施放化学物质的行为,以及这种工业化的农业方式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为了找出“廉价”肉品行销手段背后的事实,以及查明全球食物体系的长触角是如何掌控我们餐盘上的食物,我踏上了一段旅程,现在,我已经在最后一站。我急欲了解,这半个世纪以来,事情是如何发生变化,我们是否有所警惕,以及我们的食物出现了什么问题。在这段旅程中,我走遍了各大洲,从雾霾加州到不夜城上海,从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热带雨林到布列塔尼的海滩。
20世纪60年代,卡森的呼吁跨越大西洋,英国夏普郡(Hampshire)的奶农彼得·罗伯茨(Peter Roberts)也听到了。他是欧洲最先谈论美国的集约化农业(intensive farming)方法入侵的人之一。当他走在自己的田地上,为自家畜养的奶牛挤奶时,罗伯茨因农业上所发生的事变得不安起来。他看着农场动物从土地上消失,进入巨大、无窗的畜舍里;而农牧新闻成为战后农业革命的啦啦队,周围农友不断被这些信息轰炸,被牵着鼻子走上工业化的路线。他认为他必须做点什么。
工厂式农场(factory farm)对动物施予的制度化的虐待行为激怒了罗伯茨,他拜访当时主要的动物慈善机构,要求他们介入其中,但他失望地离开了:因为动物慈善机构拯救的受虐对象侧重于猫、狗或马等动物。罗伯茨虽然沮丧,但不气馁,他与一名律师朋友聊及他的想法。“彼得,至少你很清楚自己的立场,”朋友回应道,“你必须自己采取行动。”
1967年秋天,罗伯茨在自家小屋创立了我现在任职的慈善机构: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CIWF)。当时,机构只有他一名男子、他的妻子安娜和他们的三个小女儿,对抗的是由政府政策推动,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有农业顾问指导,以及受化学物品、制药与设备等公司慷慨支持的产业。面前的阻碍重重。
事实上,问题的种子早在20世纪就已埋下。20世纪40年代,世界几乎处于全面战争状态,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冲突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全球政治巨大的分水岭,也预告了近代粮食和农业史即将面临重大变革。当炸弹震撼战场时,农村的工业化也已启程。再向前30年,在1910年时,两名德国科学家找到利用空气制造炸药的方法,研究出将大气中的氮气转换成氨的技术,而氨就是制造化学肥料和TNT炸药的关键原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科学家的手中,有机磷神经性毒剂(organophosphate neve agents)的量产技术已臻完美,虽然这种化学武器从未派上用场,但战后,美国公司就将此技术使用在农业上。借用卡森说过的话,在“发展化学武器的时候,人们发现有些实验室制造出来的化学物质能把昆虫杀死……人们用昆虫测试毒杀人类的药物”。原本为生产毁灭性武器而做的准备,成了大规模生产农作物的方法。
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The Creat Depression,亦称经济大恐慌),严重的经济衰退情况持续到战争爆发,从而促使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第一部《农业法案》(Farm Bill),这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支持政策至今仍是联邦政府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该法案的推行旨在帮助因市场过于饱和、作物价格低落而处境艰难的美国农民,相关措施包括政府承诺收购过剩谷物,而此举造成了产量毫无节制地快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