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花园:警惕网红美食是忽悠出来的(图)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1来源: 网络整理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近年,“网红美食”在一些地域异常爆火。其特点之一是网络效应:在微博、朋友圈疯传,大众趋之若鹜。不管口味如何,吃过的人都会拍照发朋友圈点评一番。特点之二是排队,队伍越长越引人瞩目。某些网红店被爆雇人假排队,引起大众质疑,这些“网红美食”靠谱吗?这背后隐藏着消费者和商家怎样的心理?
消费者:从众心理蹭热度
好奇。看大家都在分享某种食物,人们都想一尝为快。如果这一食物还有独特之处,更易引起兴趣。所以,很多网红美食也在食物的外观、选料、味道、销售环境上推陈出新,以满足食客们的好奇心。
从众。“听某某说那里东西不错,我们去尝尝吧。”“大家都去过了,说不错,我们现在还没去过!”我们常听人们这样商量就餐地点。前者是对大众的模仿,不知方向时,跟别人保持一致是一种解决办法。后者是迫于跟大众保持一致性的压力,似乎没做别人做的事,就是落伍。这就是从众心理,由于知觉、判断、认识受外界影响,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的行为。因此,商家们全力制造商品受欢迎的假象,以诱发“大家都来吃了,还不来吗?”的心理效应。
食欲。吃饭是人的基本需要,而我们对食物的需求,已不仅仅止于饱腹。除了追求色香味俱全,甚至对品尝食物的环境有特定要求。人们对美食的渴望逐渐由生理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这种日渐深刻的渴望推动着大众想尝试新食物。每当有受热捧的食物,人们自然不愿错过。
蹭热度。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越来越爱分享,被点赞或评论意味着得到认可和关注。网红美食是生活和网络中的热点,“晒”在朋友圈里,有更多点赞数恰恰满足了虚荣心。某个美食在网络上越受欢迎,人们越渴望尽快买到,可买到后第一反应不是吃,而是拿起手机拍照分享到朋友圈。
商家:饥饿营销逐利益
急功近利。商家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如何更快获利,是商家最关注的。看到同行的商品因为网络传播得以畅销,于是为博人眼球纷纷如法炮制。人气不够就雇人排队,舆论不够关注就制造假新闻。然而,质量差,吃的人越多差评越多,火得越快消亡得越快。
别有用心。有些品牌刚出现,就在全国遍地开花,可不久就进入苦苦支撑的阶段。原因在于,这些品牌的关注点根本不在于商品质量,也不在于消费者的体验,而是加盟商。只要有加盟商被虚假“品牌效应”所感召,心甘情愿地掏出加盟费,逐渐造成遍地开花的现象,那么就可以使其品牌有更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饥饿营销。决定商品价值的是供求关系,商家通过限量、排队等方式制造出供不应求的假象,这种“饥饿营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想买却买不到的东西,心里总会念念不忘。长时间排队才买到的食物,但凡味道还可以,便觉得排队的“付出”更显可贵。饥饿营销,就是要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渴望,以便商家哄抬价格。
理性是关键
其实,消费者对美食的渴望和商家盈利的愿望,本不冲突。对于消费者而言,品尝美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愉悦感,但若盲目追求所谓“网红”,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面对“网红美食”,理性是关键,不轻信不跟风,让不良商家无机可乘。
对于商家而言,把食品本身做好才能留住客户,仅凭虚妄宣传而蹿红的品牌多是一时造势,虎头蛇尾。真正的网红食物不是忽悠出来的,而是大众品出来的。商家只有踏实做好食物,才能一直“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