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次元壁” 琼剧与美食撞出激情火花
发布时间:2020-07-13 13:06来源: 网络整理创新路上打破“次元壁”,用“新”讲好故事
琼剧与美食撞出激情火花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实习生 李梦楠
“小青梅的粽叶身上裹,缠绕千古文宗,情系定安粽子……”今年端午节,不少海南人的朋友圈被一个抖音小视频刷了屏——经典琼剧《青梅与王子》的男、女主角在镜头前边唱边演,流畅展示了定安粽子的选料和烹饪过程。
定安娘在制作木薯糕。
为给定安美食节助力,更有效地传播当地戏曲和饮食文化,日前,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国智库策划制作了定安创意竖版宣传片《琼剧说定安》美食专辑,用琼剧的演绎形式介绍鸡屎藤粑、仙屯鸭饭、田野木薯糕等定安美食,在抖音、微信、快手等社交媒体得到了广泛传播。
经典的琼剧段落被重新编曲作词,传统唱腔与流行音乐、美味佳肴碰撞出别样的火花,让不少网友直呼“打破了次元壁”。
“文化加成”不是
“文化相加”
琼剧是岭南四大剧种之一,也是海南本土传播最广、最受欢迎的地方剧种。在素有“琼剧之乡”美称的定安,琼剧文化的根基和底蕴尤其深厚。
历经300多年的传承,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在田间地头,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寻常日子,这座古城随时随处都可能听到悠长婉转的琼剧唱腔。经年累月的文化浸润,使得大批琼剧名伶自定安涌现,“无定安不成戏团”的说法颇受业界认同。
老生“神仙”下凡仙沟吃牛肉。
“正因如此,我们认为琼剧是很能代表定安的一个文化符号,以它为载体宣传定安的饮食、旅游等其他文化都非常恰当。”《琼剧说定安》美食专辑策划吴昊说,制作团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尝试获得“文化加成”的效果。
“文化加成”不是简单的“文化相加”,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琼剧文化和美食文化的高质量融合与传播,是吴昊等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他们分析,最可能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还是琼剧的演绎方式过于传统和保守,在定安美食节的主要消费群体——中青年人中激不起浪花。
做文化,要守正也要创新。于是,他们一方面大胆地提出以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词曲,给大家熟悉的琼剧换一种“画风”;一方面创意地提出将宣传片以竖版形式拍摄制作,生成更符合网友观看习惯的视觉模式,投放于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以此增加传播的广度和力度。
在创新路上大胆
而不“跑偏”
“这对于琼剧来说,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琼剧说定安》美食专辑导演罗剑从“把画面竖起来”说起——摄像师要把摄像机90度翻转后再进行拍摄,这意味着原本画幅的“宽”和“长”互换了。罗剑分析:“呈现出来的场景变窄了,布景的难度就有所增加,得有所取舍、合理构图。同时,演员的走位和动作也有了不小的限制,动作太小显得局促,但动作一大很可能就走出画面了。”
县令深夜加班吃猪脚。
相对于形式的调整和适应,内容的创作和打磨更需要下功夫。
考虑新媒体产品的传播特点,除了画幅的改变,视频时长也要缩短。罗剑说,要在30秒到1分钟之内充分展示一种美食,需要对词曲进行高度而精准的提炼,更考验作者和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专业素养。
特别是,这组宣传片还要把传统琼剧和流行音乐有机融合起来。看过这组宣传片的人,仔细观察会发现,琼剧的每个行当都在视频中露过脸,花旦、青衣、小生、丑角、老生,讲述着各自的美食故事;仔细聆听,每个小视频都有明显的流行音乐元素,摇滚、嘻哈,甚至B-box(节奏口技),都能在其中找到痕迹。
琼剧丑角演员表演包菜包饭。
为了在创新路上大胆而不“跑偏”,制作团队邀请了定安琼剧团首席编剧兼演员徐姝璟、海南省艺术学校副校长邓群坚担当词曲创作,约请到曾获好莱坞电影节最佳原创音乐奖的音乐制作人小雄担当编曲制作,还邀请了多名知名琼剧专家对宣传片初样进行把关。
“徐姝璟、邓群坚两位老师不仅创作经验丰富,而且对地方传统文化有亲身体会和深入研究。”吴昊说,特别是,徐姝璟作为土生土长的“定安娘子”,熟悉相关美食的制作方式和文化根源,给制作团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推出的视频既有创意又合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