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的好看皮囊与有趣灵魂
发布时间:2020-06-29 15:00来源: 网络整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陈晓卿团队又打造了一档成功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节目中,制作团队将镜头对准全球美食,以真实人物为依托,呈现不同风土中多元的饮食文化,在人间故事中探索共情。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团队已经形成了自然纯熟、独具韵味的叙事风格。第二季节目延续了上一季的精良品质,在豆瓣获得9.2的高分。《风味人间》的成功并非偶然,节目的画面呈现、文案语言、题材选择、后期剪辑等方面不仅高度适配,而且单独来看也都十分出色。这让节目在画面好看的同时,也兼顾了内容的温度与深度。
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海报
独特的视觉美感
《风味人间》的拍摄不仅抓住了食物的诱人外观,全方位展示了美食的生成,还向食物制作的更深处挖掘,采用显微摄影技术拍摄肉眼无法捕捉的奇观。
我们可以在《甜蜜缥缈录》中看到烧猪表面在高温地炉内部的色泽变化,看到用显微摄影技术拍到的糖结晶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不同分子形态;我们也可以在《酱料四海谈》中看到烧鹅在炭火烤制中融化滴落的皮下脂肪,以及显微摄影镜头下,豆瓣酱制作过程中蚕豆表面如黄色小花般生长的米曲霉。无论是美食完成后的整体形态,还是制作中的细微变化,我们都可以从影片中获得具象的视觉认知,不仅观食物之最佳形态,也探超越想象的微观世界。
《风味人间》拍摄的精美不仅体现在美食上,也体现在对全球各处风情景色的呈现上。从乡村到都市,从陆地到海洋,从中国到世界,摄制组的足迹遍布全球。而在影片中,往往只聚焦于某几个场景,短短十几秒,就可表现孕育出这种美食的地域风情。在《螃蟹横行记》中,开头的几幕航拍远景,将皑皑白雪下的挪威如画般铺展在观众眼前。第三个镜头,就是白雪覆盖的陆地与海洋交汇形成的对比,接下来,航行在海面上的主人公与他的目标——螃蟹随即登场,影片画面与情节的配合由此可见一斑。
精妙的风味文案
《风味人间》的文案是另一个亮点,被网友誉为“神仙文案”“随便一集都是满分作文”。首先,在描写食物时,影片用文字为观众搭建了坚实精确的味觉框架,而要填满它,往往需要调动对美味的无限想象。
例如,在《颗粒苍穹传》中,文案这样描述乌鱼子的味道:“它富含长链蜡酯,口感奇特,味道如火腿般厚重,更多几分甘鲜与咸香。”经过简单加工后的炙烧乌鱼子又被这样描述:“外层干爽焦香,内里依然软糯粘牙,与蒜苗、白萝卜同时入口,脆与韧、辛与鲜杂糅,滋味令人神魂颠倒。”几个关键词,将食物的风味特征描述得精准到位,让观众既易于想象又难以把握,勾起足够的食欲与更多的好奇。
与拍摄一样,《风味人间》的文案不仅局限于对食物风味的描写上,还包括对人间万象的讲述。这些关于人的文案,往往又与食物紧密结合,美食成为人世悲喜的参与者,同时也充当见证者的角色。这些特征,往往在每集的结束语中最为突出。例如《香肠万象集》的结束语:“大千世界,山高水远,每一条风味的古道上,都能遇到美味的热肠。心心相印,肠来肠往,于悲喜欢欣的人间万象中,尽诉衷肠。”短短两句话,三次运用双关手法,用主题“香肠”阐述人间真情,在影片的最后点明并升华主题。
《风味人间》的文案,还在恰当的地方引用中外名家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可以与前后语境流畅连接,在增添节目意蕴的同时,总能够成为片段的点睛之笔。例如在讲述每年上市时间短暂的日式安康鱼肝时,影片文案引用了日本俳谐师松尾芭蕉的语句:“浪花灿开,雪又还原成水。”紧接着是:“把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化成盘中餐饭,一年一度,让人感怀。”如是,既保留了原句的美感,又保持了语境的前后连贯,可谓构思巧妙、引人回味。
好的文案,要配上好的声音才能出彩。《风味人间》的解说,是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在此之前,他已因为解说《舌尖上的中国》为观众熟知。李立宏老师的声音浑厚稳重,富有智慧的韵味又不乏亲和力。《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又在观众心中为这幅嗓音贴上了“美食文化”的标签,仿佛李立宏老师一开口,一道道佳肴便就此摆开。
世界美食与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