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50年机器人学厨进化史:用大数据传承美食记忆

发布时间:2020-06-22 23:44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50年机器人学厨进化史:用大数据传承美食记忆

  如果从机器人的开发历史上来看,“学厨”一直是人类想让它掌握的一门技能点。机器人学做饭这件事,经历了从“想菜谱”到“炒硬菜”的不断演进与发展。从1969年主要储存家庭菜谱的电脑Honeywell 316, 2014年只会开发菜谱不会做菜的IBM Watson,或者是2018年自称为“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餐厅”而只会拌沙拉的Spyce,直到2019年,一款名为Cloi Chefbot的厨艺机器人,通过相应机器学习算法和动作控制技术,使Cloi可以做出跟厨师一样的动作,顾客将自己选好的面条和食材放入碗中后,Cloi会将食材放入沸水中,待煮好后盛入碗中,并加入肉汤,最终递交给顾客。2020年,相信很快,“会做饭”、“知你胃”的机器人就不会再是新奇物种,而是成为餐饮行业的主力

  对外乡人来说,广东的空气中除了潮味,还自带一丝美食的香味。

  “食在广东”之名,某种程度来说是经过全方位历史认证的:从清代中晚期通商体系的广州出发,粤式饮食文化伴随粤商北上、南下的开拓精神,逐渐成为传播广府文化、中华文明的先行军,成为一张活色生香的“城市名片”。

  在广东人的生活情趣中,“识食”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标:一要食材丰富,所谓“天下食货,粤东尽有之;粤东所有食货,天下未必有之”;二要烹调精到,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三要追求极致,讲究“不时不食、不鲜不食、不猛不食、不奇不食”。无论是平价的街坊小吃,还是高档的饭店酒楼,在如此标准下,皆可一视同仁。

  “食在广东”还有下半句,名曰“厨出凤城”。“凤城”即是与广州一衣带水、曾被评为“世界美食之都”的顺德。顺德几乎人人皆厨,对粤味的极致追求,更是培养出众多优秀的餐饮业者。岭南内外的游客,大多对顺德街巷的美食之旅兴趣盎然;全世界的粤菜酒楼里,也无不以聘请到顺德名厨掌勺为荣。

  在有如此美食文化的城市里,餐厅的优胜劣汰是极为寻常之事。新店往往绞尽脑汁,也难获食客驻足。但今年6月,一家位于顺德北滘的中餐厅却在开业前就展现出了“网红”的气质——

  2000多平方米的店面内,不见了忙碌的服务员、厚重的菜单和热闹的海鲜档口。走近后厨区,厨房里也没有紧张的切菜声、喧闹的传菜铃,更没有令人生厌的油烟与汗水。除了食客的欢声笑语外,餐厅里十分安静。

  餐厅还是一样的忙碌,只不过这次,餐厅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好奇的食客看在眼里——取配菜、翻炒、加作料、装盘、配饮料,动作一气呵成。几十种简餐、火锅、煲仔饭、粉面、汉堡、饮料和甜品,转眼就能送上餐桌。

  开一家快捷高效的饭店,对勤劳的广东人来说可能不是太难。但如果在这家名为“Foodom天降美食王国”的餐厅里掌勺的不是顺德本地的大厨,而是40余台各有所长的机器人呢?

  有见识的老饕,绝不会被这幅景象吓住——不管阵仗如何,不如先尝尝看。

  “数码”大厨师、地道广府味

  中餐烹制向来高度复杂,传统的师徒相授模式很容易因为人的差异,出现品质不稳定、口味差异大等问题。对于挑剔的广东食客而言,缺少“镬气”和“烟火气”的菜更是餐厅的大忌。

  比如,在煲仔饭这个品类上,广东人就更喜欢旧砂锅在明火上煲制的方法,以及人工烹调在锅底处造就的美妙饭焦。用现代机器、锡箔碗和黑色陶瓷煲所做出的煲仔饭,则被戏称为“数码煲仔饭”,绝不是食客的首选。

  不过,Foodom的机器人厨师所做出的“数码煲仔饭”,同样饭焦香脆、调味得当,且运转效率极高。在同时烹制36个沙煲的情况下,1小时能完成100-120份煲仔饭的烹饪。今年疫情期间,它还曾被派去湖北,全天候服务医务人员,很好地解决了医护人员容易误餐、吃不上热饭的难题。

  至于中式炒菜,Foodom的机器人厨师在上岗前,则是正儿八经向顺德当地十大名厨“拜师学艺”过。大厨们从温度火候、口感反馈、加料份量、烹制时长等角度进行了成百上千次反复调校,最终将标准化烹制工艺输入机器人电脑,让这些“徒弟”最终能精准地记住师傅的技艺,目前可以精确地还原生炒鱼皮角、锅上叉烧、鸡汁豆芽等几十多道顺德名菜,并且未来还将持续推出新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