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餐制厚植美食名城底色
发布时间:2020-05-13 11:56来源: 网络整理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5月11日,“5·11我筷乐——‘小手拉大手’全民公筷行动进校园”活动在杭州市长江实验小学举行。活动现场,市疾控中心营养所所长朱冰和天竺筷非遗传承人王连道一起,为同学们上了公筷文明的第一课《在一起,“筷”行动》,并由坚持使用公筷的家庭进行经验分享。
“小手拉大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双“小手”可以拉动六双“大手”。诚如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所说,老一辈的行为习惯根深蒂固,所以推动公筷文明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小家庭”,“小手拉大手”活动就是要以孩子为切入点,汇聚“小家”之力辐射影响更广的“大家”。
是的,公筷行动进校园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用餐习惯,更可以让他们成为推动用餐文明的最佳宣传员与代言人,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助力全社会形成安全、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新风尚。
小手拉大手,大手也要拉小手。因为“大手”更有力,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也占更主导的地位,以“小手拉大手”这项活动来说,就是由“大手”主导发起的。推动用餐文明,一方面要“从孩子抓起”,发挥他们在家庭中不可小觑的作用,一方面则要通过广泛宣传与实践,在全社会形成用餐文明的氛围与风气,推动“大人”们向文明看齐、靠拢,积极在用餐方式上做出改变。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然而风气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最怕“雨过地皮湿,风过水无痕”,而必须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推动用餐文明也有一个“供给侧”问题,中国的饮食产品与饮食方式十分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以“供给”引导“需求”、激发“需求”。这样的改革当然绝非要把中餐改成西餐,把筷子改成刀叉,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让中餐产品更适宜于分餐制,让分餐制更能给中国人以美好的用餐体验。用餐文明的“供给侧改革”,广大餐饮业者、食品业者以及餐具生产者要负起主体责任,主动求变、大胆创新,围绕分餐制推出更多新产品、新形式、新餐具;在这方面,政府部门也完全可以扮演有力推手,甚至推出政策激励。复工复产,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直播带货,一时蔚为风气,那么在推动分餐制上,领导干部同样可以时不时来一个“直播”。
中国是美食大国,杭州是美食名城。美食之美不仅在食材之美、味道之美、形式之美,还应有环保之美、节约之美、卫生之美,连享受美食的人也应该是美的——这里的“美”当然是心灵之美、观念之美。“美食文化”是个系统,缺了哪点就都是“不完美”的,甚至会走向“美”的反面。所以推行分餐制,不仅关系健康安全,也关乎杭州作为世界美食名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