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增多,美食主题受欢迎 专家学者集体把
发布时间:2020-04-20 14:15来源: 网络整理中青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等机构近日在京发布《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专家学者现场集体把脉纪录片创作。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50.36亿元,同比增长9.4%。年生产总值约66.6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电视和新媒体纪录片总产值同比增长10%。作为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指出,中国纪录片产业仍处在良性上升通道。
《四个春天》讲述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零零后》彰显国际化语境里的中国少年成长;《大河唱》《尺八·一声一世》是关于民族音乐的故事呈现;群像电影《变化中的中国·生活因你而火热》《燃点》展示了中国社会的两幅凡人素描……回顾2019年,纪录片学者分析,中国纪录电影现实题材增多,呈现了当代社会文化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但是票房转化率较低。2019年中国纪录电影总票房为1.49亿人民币,其中国产片上映19部,票房5319万元。
2019年电视纪录片在历史、文化、自然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佳作,如着眼历史的《七十周年社会发展和国家献礼片》《风云战国之列国》,关注现实的《城市24小时》《人间世》,自然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饱含科学意识的《手术两百年》……
报告显示,2019年纪录片生产总值中新媒体总投入约13亿元,同比增长18.2%,最受欢迎的新媒体纪录片仍然是美食类节目。新媒体平台继续深挖成熟主题推出新作,如美食主题的《人生一串》(第2季)《人生如沸》《风味实验室》,自然主题的《七个世界,一个星球》,文化主题的《春天读诗》《博物志》,表现普通人情感和经历的《最后一班地铁》《我们去结婚》《此食此客》等。
“不管纪录片产业发展还有多少瓶颈,但纪录片始终是记录历史、记录现实、记录大千世界最真实生动的影像,我们坚信纪录片永远会有它的活力和魅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说。
2020年春节以来,纪录片人冲到了一线,用真实的镜头客观地记录了很多抗疫一线感人至深的故事。《报告》指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日记2020》《武汉:我的抗“疫”日记》《疫战》《在武汉》等带着生活的毛边呈现,留下珍贵的疫情记录;北京卫视《生命缘》、上海广播电视台《城市的温度》、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中山广播电视台《我们的战“疫”》等片焦点是武汉,景深在全国;中国国际电视台的《武汉战疫记》、解读中国工作室的《中国抗疫志》则全视角、大跨度讲述了中国的抗疫历程,见证了这起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中国面孔和中国城市,既有宏观大局,又有微观细节。这些鲜活的纪实影像,成为大众了解这场疫情的另一个窗口。
“当我们在影像里无限逼近明星动物之际,自然界的动物却在无情地灭绝;当我们赞叹视听的奇观、迷离的剧情时,思考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浅;当我们聚焦国际化故事时,那些边缘的、孤独的真实人生正在纪实版图里消隐。”张同道认为,如何平衡政治、商业与文化的关系,确保纪录片在真实的支点上舞蹈,建构多元共生的纪录片生态,依然是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