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美食 >

疫情下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变化与保障

发布时间:2020-04-04 21:25来源: 网络整理

   日期:2020-04-0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374    

  华中农业大学食物经济课题组

 

  为研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障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华中农业大学食物经济课题组开展了“疫情期食物消费调查”。截至3月30日共收集样本1718户,其中湖北省样本达47.1%。收集了1560户居民在防疫期的食物消费需求数据,并对158户居民的食物消费行为开展了在线访谈。

 

  一、疫情防控期间城乡居民食物消费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居民家庭食物储备量和食物储备种类基本满足生活需求,但湖北省居民、近郊居民和低收入居民的家庭食物需求满足度相对较低。居民家庭食物储备量能满足71%以上的生活需求,种类满足度达到63%。湖北省外居民家庭食物储备量和种类满足度高达75%和68%,湖北省居民家庭食物储备量和储备种类仅能满足生活需求的67%和59%。年收入高于20万元的家庭储备量和满足度为75%和67%,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家庭分别为66%和58%。城市居民储备量和满足度达72%和65%,农村分别为72%和62%,近郊居民为68%和59%。

 

  (二)部分居民食物消费量下降明显,而消费额却提高明显,湖北省内外、城乡居民及不同收入居民之间食物消费存在一定差异。居民食物消费量比平时下降的居民达23.9%,而食品消费额增加的居民比例达42.0%。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量下降的占23.2%,食物消费额增加的则高达45.8%;乡村居民食物消费量降低的占26.0%,消费额增加的占28.3%。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食物消费量下降的占23.7%,消费额上升的高达34.6%;年收入大于20万元的食物消费量下降的占23.6%,食物消费额上升的达45.0%。湖北省内食物消费量下降的达32.4%,消费额上升的居民比例49.4%,非湖北省消费量下降的为16.0%,消费额上升为35.1%。

 

  (三)城乡居民对劣质食物的容忍程度提高。城乡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低质食物的容忍程度略有提高,农村居民对低质食物的接受比例为3.8%,低于城市地区居民对这些劣质食物的接受程度。另外,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居民对劣质食物的容忍程度越低。

 

  (四)城乡居民聚餐比例大幅减少,但仍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曾进行聚餐。超过10%的受访者在防疫期间有过聚餐行为。湖北省外有13.6%的受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聚餐,湖北省也有5.0%的受访者在疫情防控期间聚餐。城市居民聚餐比例相对较低,约为8.1%,农村居民中有过聚餐行为的达12.4%。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居民聚餐比例为11%,年收入高于20万元的居民聚餐比例为4.7%。

 

  (五)城乡居民食物补充周期较长,社区集中采购与网上采购成为一种重要的采购补充方式。超过48%的居民每周才能采购补充食物一次。23.9%的居民亲自前往超市采购,网上采购食物的占14.2%。湖北省外,33.1%的居民依赖超市采购。湖北省内,社区集中采购已成为最主要方式,约占31.5%。城市地区居民前往超市采购仍是主流渠道,约占25.9%,网上采购约占17.5%;农村地区25.6%的居民家庭在自家或者亲友家田地采摘农产品。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家庭依赖超市采购食物的比例约占23.1%,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家庭为23.8%,无明显差异。

 

  二、疫情防控期间居民食物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封城封路限制了农产品等物资配送与供给。防疫初期交通运输限制使部分城市地区食物价格出现上涨,食物消费额增长较高,部分居民也不得不减少食物消费量。

 

  (二)居民家庭收入受限影响了居民食物消费能力。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防疫期间停工停产,限制了低收入群体获取足够量和足够种类的食物的能力。

 

  (三)居民防疫意识的强弱带来其对饮食消费行为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警惕程度不同。湖北省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更强,接受低质食物的比例低于省外,就餐居民比例也相对较低。城市居民对食物安全意识更强,且聚餐比例也低于农村。

 

  (四)社区防疫措施改变了居民的食物获取周期与获取渠道。社区防疫措施减少了居民外出的频率,使得食物补充周期较长。

 

  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