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正在改变“美食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0-03-29 17:17来源: 网络整理文丨李北辰
或许是受困于特殊时期家中的粗茶淡饭,最近有不少朋友都向我安利一部美食纪录片:《沸腾吧火锅》。
这部由陈晓卿监制的纪录片,介绍了全国不同地方的火锅,每集12分钟左右。沸腾的火锅,质朴的故事,有点类似压缩版的《舌尖上的中国》,纯粹从内容视角,我并不觉得《沸腾吧火锅》有太多可谈的地方。
但事物有不同面相,倘若切换定义与视角,与其说这部《沸腾吧火锅》是纪录片,我更愿称它为高制作成本的“短视频”。
这才是我今天想说的:年轻人正在改变纪录片。
1
最近数年,各大视频网站持续释放的新动能,让纪录片日趋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譬如去年底,纪录片《人生一串》第二季落幕,快结尾时出现了只属于B站的壮美一幕,“多谢款待”四个字铺满了屏幕。
大概从数年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算起,纪录片就逐渐成为B站最受欢迎的领域之一。截至去年12月中,2019年B站活跃的纪录片观众人数已经突破6500万。
不止于以年轻小众文化为标签的B站,《2019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同样显示: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的00后用户,从2018年的17%上涨至2019年的21%,90后用户从2018年的46%上涨至2019年的49%,80后用户从2018年的28%下降至2019年的24%,70后和60后用户占比2018年与2019年均为5%和1%。
而《沸腾吧火锅》正是在腾讯视频上线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沉浸在《舌尖》的长度与长情中,那么这部《沸腾吧火锅》也许根本就不是给你看的,更轻盈的叙事,章节式标题和动画,都委实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取向。
当然,新媒体纪录片的“年轻”与“轻量”,与新媒体平台对纪录片的投入相得益彰。根据《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显示,从2017年到2018年,新媒体平台在纪录片领域的生产投入,较其他平台有显著提升,生产体量已经跃居至第二位。
在具体内容上,与大众直觉相符,美食题材通常占据纪录片的半壁江山。
而许多人与美食纪录片的初次结缘,就是《舌尖》。《舌尖上的中国1》首播于2012年,收视率一度超过黄金档电视剧。相比于今日内容产品的速朽,那时应已算“从前慢”的时代了,大家诚诚恳恳,一集是一集。
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年轻人的兴趣周期越来越短,视频也因此越来越短,以便随时嵌入到用户每个碎片化的闲暇时光。
事实上,从“X分钟说一部电影”,到“X分钟讲一节课”的知识付费,碎片化传播机制几乎横扫了一切内容领域。不同于传统媒介时代各种内容被打包进又大又重的“包裹”(譬如一本杂志,书或CD),如今的人们早已习惯挑出最好片段,完成各种切割精编,收藏栏里那些超过一小时的“先马后看”,你也许永远也不会看。
这些内容里很多都是BBC和NHK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是不是?
承认吧,在整个内容疆域,我们就是“即时性动物”,现吃现宰,很难过夜。
2
所以说除了纪录片,《沸腾吧火锅》另一个重要属性,就是高制作成本的短视频。
而当纪录片都开始追求短小精悍,也恰恰印证了一个说法,那就是:整个内容市场都正在迎来一个高成本时代,无论是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是经济成本。
嗯,迥异于实体产品高效率通常带来的低成本,遵循收益递增分发逻辑的内容产品,通常会倒逼头部内容的成本升级。
就以短视频为例,若你没有忘记,短视频诞生伊始曾被不少主流媒体诟病为肤浅,称其低质用户居多,充斥着各种粗制滥造,但如今,各垂直领域短视频的内容品质都已水涨船高,头部效应也已愈发明显。
根据Fastdata极数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四季度,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趋势逆转,活跃用户连续三个月出现环比下降。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到67.3%,下沉市场流量开发殆尽。MCN机构已经成为优质内容创作的主要来源,普通短视频创作者获取流量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更典型的例子是综艺。综艺赛道的壁垒比短视频更为厚重:投入成本高,项目周期长,专业化程度极为严苛。无论是对设备商,影棚周边,还是辅助设施,要求都是逐年递增,有些综艺甚至呈现出“电影化”的制造倾向。我记得龙丹妮几年前曾说过:“(现在)电影已经是非常市场化。电视剧也已经是红海,有几千家电视剧公司。但很有可能,节目制作的市场化时代才刚刚到来,未来两到三年,节目制作市场会有一个新的爆发。在整个市场上,综艺创作会百花齐放,节目制作公司形成新的矩阵,这个矩阵会非常非常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