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后最珍贵的不是房子,而是这三样东西!马云
发布时间:2019-12-11 15:21来源: 未知
把时间拨回到5年前,没买房的你会选择买房吗?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给出一致的答案:砸锅卖铁,拼了老命也要至少买一套房子。很可惜人无前后眼,当初留下的遗憾,可能永远都无法弥补了。
很多人之所以“重回5年前”会毫不犹豫买房,归根结底还是这几年房价涨得太离谱,且很多城市的高房价彻底让一些人放弃了购房置业的幻想。历经二十多年的市场化蓬勃发展后,有人把如今的楼市形容得非常贴切:对于年轻人这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要拼速度、拼钱包,很多时候还得“拼命”!事实上,更多的年轻人根本无法触及现在的房价,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回到过去,从而轻易实现梦寐以求的安居梦。
这一切都是高房价惹得祸。高房价让很多人有苦难言,更招致了无数骂名。很多人不仅痛恨高房价,更懊悔当初“不开眼”:一套房都没有的恨自己当初缺乏杀伐决断的勇气,已经有了房的又后悔自己太保守没有多买几套。
“回到过去”我们会义无反顾往楼市里冲,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已经看到了楼市的潜力,亲眼目睹了过去这些年买房“造富”的全过程。但是如果是站在当下,看不到未来的结局,你还会“砸锅卖铁”往里冲吗?
答案可能又是一个样。
过去这几年,楼市投资炒作氛围浓郁,几乎达到了“全民参与热炒”的境界,倒不是真正的市场居住需求在支撑,而是大家都把房地产当作“赚钱”的工具来使用,房子珍贵在它拥有短期迅速升值的价值,很多人其实并不缺房子,而是被裹挟进了这股投资热潮。
房地产这些年能被炒起来,能迎来蓬勃发展,抛开基本面支撑不说,其实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就是国人的“贪欲”在作祟。
房子未来还能不能再造富,还能不能再作为最佳投资品存在?马云早在两年前就有所暗示,彼时他说,“8年后中国最便宜的就是房子”,中国真正稀缺的会是这三样东西: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养老院的病床。马云这次到底有没有吹牛?房子未来真的不再“珍贵”吗?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三点宏观方面的真实情况:
一,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态度,以摆脱中国经济对房地产市场的高度依赖。
为何要摆脱房地产?其实说白了,地位没那么重要了,作用也没那么明显了。党媒经济日报今天发表的文章说得很明确,房地产已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掣肘,稳增长方面,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净贡献已由正转负。更明显的信号是,今年国家首次喊出了“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
说得够清楚明白了,过去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无可替代,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步入高质量阶段,更随着国家开始重视实体制造业等的发展,房地产的地位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甚至已经开始转变成为“累赘”了。
二,房地产这一轰鸣多年的创富机器已经失去了动力。
人口、金融与经济,这三大原因的“共振”,造成了过去这些年房地产价格罕见的不断上涨。尤其是15、16年,国家公开支持民众买房,且金融政策完全放开,给楼市书写了“辉煌”一页。
经历十几年的久盛不衰发展之后,现在的房地产还具有继续繁荣的基础吗?答案是否定的。又是经济日报指出了实情:当下人口、金融和经济都决定了房价上涨空间狭窄。摩根大通经济学首席更分析认为,从2020年以后,房地产周期会进入下行周期,可能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人口方面:巨大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逝,出生率下跌和老龄化加剧是主因,且直接对楼市有重要影响的25-45岁青壮年购房群体数量在逐年递减;
金融方面:去杠杆一直在进行,尤其是去房地产杠杆。且国人的口袋被掏空了:从全民储蓄到全民负债,我们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走完了美国40年的路程。更值得一提的是国人超过70%的资产都压在房子上;
经济方面:构建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的新型关系,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说白了就是不再用房地产拉动经济。经济增速能保持吗?很难,但是长痛不如短痛。
三,中国城镇化速度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
很多专家张口闭口,我国城镇化进程远未达到发达国家70%的水平,殊不知,我们早已过了城镇化最快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按照城镇人口占比口径计算的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更值一提的是,这个数据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都有很大程度低估。有专家甚至认为,按照发达国家标准,我们的主要城市城市化水平其实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了。
虽然未来仍有提升的空间,但预计将是以重点城市人口占比的进一步提升为主,预计未来房价的走势将发生较大分化,房价持续上涨的信仰也将被逐步打破。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未来房地产不可能再复制过去的疯狂,尤其是在国家一锤定音“不拿房刺经”后,基本可以宣判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再没机会发展了。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一刀切”地说马云“8年后中国最便宜的就是房子”这一预判是在“吹牛”或者“没吹牛”。这话要因人而异,因城而异。
因人而异的意思是:对有钱人来讲确实最珍贵的不是房子,比尔盖茨、马云、李嘉诚这样的大佬早就不缺房,他们追逐的是更高水平的“猎物”,人生的价值、环境的保护、文化的传播等,我们这些普罗大众可能真的体会不到;但对数以亿计的普通大众来说,房子或许仍然会是他们一生追逐的东西,可能不是最珍贵的,但仍然会是最难获得的。
因城而异的意思是:未来楼市的走向也会分化严重。有的城市一定会因为人口、资金、产业的流失而迎来低潮,房地产一落千丈,甚至沦为“白菜价”都有可能;但也不可否认,特大、超大城市仍然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点,纵使调控继续深化,这些城市因为有源源不断的需求和资金等资源存在,楼市也很难抑制发展。
其次,我们再来聊一聊未来最稀缺的三样东西: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养老院的病床。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平心而论,在今天马云说的这三样东西恰恰是我国目前最缺乏的,因为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确实无法做到两全。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城市房价局部已经到达了10万+,但是说句实在话,仍然有大把的人不稀罕这里的房子。
原因很简单,这里的生活不是他们想要的,住在犹如鸟笼一样的钢筋混泥土搭建的房子里,呼吸着空气净化器加工出来的所谓“洁净的空气”,喝着纳米级过滤器生产的“干净水源”,俨然是实验室温室里的小白鼠,看似安全舒适,实则完全脱离了人在自然环境下的原生态生长。
中国有14亿人口,其实就有14亿种活法,很多人张口闭口谈房价,谈资产,谈财富,骨子里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殊不知很多人并不以为然。人活着不一定是追逐财富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有很多种方式,只要你自己喜欢就行,快乐就好。有人喜欢偏安一隅,从事着简单的工作,即使住着三间茅草屋也能其乐融融;有人身处闹市,住着千万豪宅,但仍然会过得不快乐。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马云的这一说法也不完全正确,我们真正缺少的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丰盈,而是内心的愉悦。人活一世,最应该追求的不应该是物质的享受和占有,而应该是内心世界的喜悦和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