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青山棚改圆了群众安居梦
发布时间:2019-08-12 12:33来源: 网络整理红钢城大街“颜值”提升,独具工业文化“气质”,改善周边群众生活环境,助推青山高质量发展
独具青山工业文化的城市家具与修旧如初的老厂房相得益彰
耐候钢路沿石、迷彩交接箱为红钢城大街增添钢城迎军运元素
阀门厂地块征收拆除后复绿,惠及周边居民
戴家湖公园二期用废旧耐火砖铺设步道,感受岁月变迁
戴家湖公园二期雏形初现,附近老工业棚户区沧桑巨变,见证生态修复、绿色发展,诠释筚路蓝缕、拼搏奋斗的青山精神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发展到底为了谁,武汉青山的棚户区改造再次吸引央媒聚焦。8月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住房保障圆了2亿困难群众“安居梦”》,以武汉市青山区青馨居棚改居民“一步跨越60年”为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青山老工业棚户区承载了共和国建立初期“先生产,后生活”的奋斗历史,铸就了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青山之魂,演绎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传奇。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住在棚户区里的建设者们面临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之痛。自2007年至2016年,历经十年棚改,青山棚户区4万余名居民全部搬进新居,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变的脚步并未停歇。“红色引擎共同创造”“五大工作载体”“请生态当总设计师”……青山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修复、绿色发展,让包括棚改区居民在内的全区居民们,不断共享发展成果,迈向美好生活。
目前,红钢城大街改造贯通、戴家湖公园二期建设、高铁(三环)沿线环境整治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正在推进。随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临近,“我的军运我的家”的理念正在青山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区干部群众把“军运会的事”当作“我家的事”,生动践行武汉军运会“办赛事、建城市,近迎军运、长期惠民”的宗旨,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在群众笑脸中有了实实在在的答案。
【关键词】路通
“钢城工业元素看着让人很亲切”
72岁的夏新蒲家住青馨居9栋,他对家门口新整修的红钢城大街赞不绝口。“以前去青山江滩散步或者到工人村看看老街坊,都要坐车绕到红钢城去转。现在方便了,马上红钢城大街通车后,楼下的公交车很快就可以直达这些地方了。”
红钢城大街在原来的建设十路基础上改建而来。因为武九铁路北环线阻隔,建设十路和平大道至冶金大道段,多年来一直是条断头路。随着铁路拆除,今年2月起,青山区全面启动红钢城大街贯通改造工程。
红钢城大街北起临江大道,南至团结大道,全长约4.5公里。串起沿线3个行政区(功能区)、8个公园、5条大道、3个港渠,实现青山江滩和东湖绿道相连成环,成为武汉火车站通往青山江滩军运会沙滩排球馆的主要通道,也成为青山加快发展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夏新蒲说,红钢城大街不仅道路刷黑了,变宽了,路上还增添了很多带有工业元素的设施,让他们这些老工人看着感到很亲切。“比方说树穴里面盖的树篦子,是用红色耐候钢板做的,上面有齿轮形状,还有红钢城大街、城市记忆的字样。还有座椅上的齿轮、扳手图案,垃圾桶和挡车桩都是棕红色,连路沿石也是用耐候钢包裹的,体现了我们青山的钢城文化特色。”
68岁的杨玉萍家住青馨居10栋,以前住在工人村5村。虽然红钢城大街还没通车,但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走到青山江滩多次,对沿线老工业厂房的保留改造印象深刻。“还是红砖红瓦红屋顶,虽然是改造了的,但看着还是老红房子的味道。我听工作人员讲,这些老厂房将来打算用来做创意空间,供年轻人们在这里搞文化创意产业,这蛮好的。”
【关键词】水清
臭水沟变身居民口中的“东湖绿道”
红钢城大街综合整治,带给沿线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不仅是交通更加便捷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效果,就是水环境的改善,臭水沟变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