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房产 > 房产中心 >

融资端收紧 7月房企拿地节奏放缓

发布时间:2019-08-02 15:22来源: 网络整理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受融资难度降低、融资成本下降影响,上半年房企拿地踊跃。不过,7月份以来房企拿地节奏明显放缓。

  融资端收紧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7月,招拍挂市场房企整体拿地积极,权益拿地金额超过600亿元的企业包括碧桂园、万科、融创和中海,拿地金额分别为1086.13亿元、1029.84亿元、685.37亿元和623.79亿元。此外,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49家,刷新历史纪录。2018年同期,只有38家企业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

  不过,融资端收紧早已开始。5月17日,银保监会出台相关政策。对于房地产领域,相关政策文件重点管控银行机构的五项行为,即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未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同时,相关政策对信托领域房地产相关前端融资做了严格管控。

  7月12日,《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发布,为房企外债发行戴上了“紧箍咒”,规定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同时发行和申请外债要做好披露,制定总体计划。

  记者了解到,除了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房企融资行为外,监管部门近期还对部分前期拿地较为激进的房企进行窗口指导,为土地市场降温意图明显。

  房企趋谨慎

  近日有媒体报道,富力地产近日发布一份内部文件称,2019年下半年原则上暂停拿地工作,并提及要促销售、抓回款,以完成项目销售为第一优先级,在确保销量的基础上追求项目收益最大化。富力地产公共事务部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集团公司对这份流传文件的内容没有对外的正式口径。

  数据显示,7月以来房企拿地金额减少,且分化明显。7月单月,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的房企仅三家,分别为万科、中海和俊发集团,权益拿地金额分别为283.1亿元、174.99亿元和103.8亿元。只有15家企业权益拿地金额超过50亿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在融资收紧的预期下,房企拿地意愿开始下降。相比二季度,房地产企业放慢了拿地步伐,针对非热点土地关注度减少。从拿地房企性质看,国企占较大比例。资金成本成为企业拿地的主要决定因素。从土地成交情况看,以二线为主的多个城市住宅地块溢价率7月份出现下调。整体看,房企的资金链分化严重,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降杠杆阶段。特别是2016年左右购入大量“地王”的企业,最近拿地很少。张大伟预计,8月土地市场与楼市整体降温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