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教融合,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能
发布时间:2019-05-20 08:50来源: 网络整理5月16日,全省教育大会召开,明确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路线图”,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聚焦供给侧打造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其中职业教育要提升发展层次,着眼于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时代需求,重点发展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输送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欧洲制造强国德国,约60%的青年在接受了2-3年的专业化、标准化的职业教育后进入社会,成为国家栋梁。“德国制造”的强大,在于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高水平“工匠”。
“中国制造”产业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在大踏步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支撑的硬件是“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更应深深扎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教育中。打造“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的新使命。
作为“经济发展的内驱力”“人力资源的蓄水池”和“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国家层面对高职教育的部署,从根本上来说是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我国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发展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职业学校可在推进产教融合上寻求突破,加强制度平台建设建立“双任双进、校企共建”的校企合作模式,实施“订单”培养,共育人才。可以建立现代学徒制,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可以建立职教集团,在抱团发展中建立有利于“工匠精神”培养的体制机制。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将自己铸造成“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应成为每个职业教育学生的“中国梦”。(朱圣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