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别再争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了,真
发布时间:2019-09-16 10:05来源: 未知较之贫瘠的真实,我更爱华丽的虚伪。——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最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在一场座谈会上做了专题演讲,剖析了教育焦虑现状背后的深层逻辑。
刘教授说:现在的教育,已经进入了“龟兔赛跑2.0版”。
中国教育已经嵌套进全球化之中,在人民对教育的多重期待中,既有平等主义的诉求,也有经营、投资乃至洗牌的中产阶级策略,还有精英阶层对其继承人严格的传承与庇护。在“二代们”多元的教育期待、教育选择后,是各种社会力量在对“素质教育”的定义与博弈。
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论证很有密度。感兴趣的朋友,耐心读完,能获得不少信息量。推荐!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云杉
1
“龟兔赛跑”1.0版本
应试教育下,学生负担很重,中国的家庭都在为竞争而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但是中国的学校又在致力于让“所有的学生一样的好”,这是一个悖论。这就有了“龟兔赛跑”1.0版本。
在2009年中国上海参加的PISA(PISA是OECD组织在15岁青少年当中进行的数学、科学和阅读这三项能力的测试,是评价世界各国教育质量的排名)测试中,上海学生的标准差比较低,也就是说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整体差距不大,同时低级思维项目(理解、记忆等)分数高,而高级思维(评价、判断、创新)等分值低于平均分值,这反映了应试教育过于重视书本训练、排斥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机会,而标准差低则表明整体上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小。
也就是说,在“龟兔赛跑”1.0版的教育设计中,跑得快的兔子与跑得慢的乌龟差距很小,或者说跑得慢的乌龟不能明显输给跑得快的兔子。
在“龟兔赛跑”1.0版本中,学业负担太重了,教育开始减负,淡化考试,让城乡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快乐的童年。然而,孩子快乐了,家长却焦虑了,因为减负后的校内教育的质与量都有所下滑,已经难以单独胜任教学育人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