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资讯 >

叩问初心:保险专业人才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9-07-18 01:55来源: 网络整理

  毕业季渐渐落幕,开学季转瞬将至。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专业愈发受到关注。目前,不仅是财经类院校,很多综合性、排名靠前的大学都设有保险专业。不过,社会上对保险的认知仍然不足,很多家长在学生选择专业时对保险专业或多或少抱有偏见。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保险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其中,从教30余年的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的话代表了不少保险专业教师的心声,“1991年,湖南财经学院(后与湖南大学合并)正式开设保险精算专业并开始招生,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在湖南财经学院保险精算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如今,我愈发认为保险业是朝阳行业,发展势头好,是行业共识。学生们选择这条路之后,只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一位保险公司人力部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一些专业性岗位需求随之增加。保险业要以宏观视野和世界眼光看待行业人才发展,培养一批真正认同保险理念、专业能力过硬且兼具职业操守的人才。

  站在更高视角看保险

  如今,保险专业的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徐晓华介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业的学生,一半以上在保险公司和保险监管部门工作,剩下的分布在各大央企(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粮、五矿等)、银行、证券等领域。”

  “从整体上看,湖南大学保险精算专业毕业的学生,80%去了保险公司,1000人左右从事精算相关工作。”张琳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表示:“综合性大学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到保险领域从业的人数要少于财经类院校。”究其原因,“学生上学时所读的专业和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并不一定完全对应,保险专业也一样;现在大家选择的工作机会更多,不是仅有保险领域一种选择;加之社会上的确有一些对保险存在误解的声音,也会影响选择。”

  对此,徐晓华表示认同,并坦言:“社会上对保险的认知仍然不足,很多家长在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对保险有偏见。”

  “一些学生毕业后会反馈一些工作心得,其中包括对保险市场的一些不规范经营和竞争行为存在困惑,对行业形象的改善有所期待。”朱铭来坦言。

  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保险在金融领域的位置和关系?徐晓华表示:“首先,保险是现代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在国际上,银行、保险、证券基本上三分天下各有其一。其次,就非寿险而言,保险产品是不可替代的,完全独立于银行和证券业务。第三,就寿险而言,保险产品和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基金有一定的替代性。但长期生存保险相比较银行证券等同类产品具有期限长、一定的强制性等特点,优势明显。第四,保险、证券和银行业务交叉点很多,协同发展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银行是保险资金的主要托管机构、保险是证券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

  对于保险业的思考,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传统理论称,商业保险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商业保险比喻是一个平面,需要三个支点能托起这个平面,那这三个支点分别是:统计精算、法律、投资。”

  进一步看,“统计精算是保险保障功能的技术之本,法律是保险合同和监管的规范之本,投资则是保险运营,特别是寿险运营的重要利润来源。所以,金融特性并不是保险特性的全部,而且保险本身还有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之分,两者在风险管理上的功效是相似的,但金融属性却有天壤之别。今天我们强调保险回归保障,一定要站到比金融层面更高的视角看待保险,从宏观经济发展、人力资本保护、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全局看待保险。”朱铭来续称。

  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回忆自己当初选择保险专业的原因,徐晓华的经历有些机缘巧合。“1993年,填报高考志愿,中央财经大学在我们省只招两个专业:国际保险和投资学。当时我对这些专业完全没有认识,接受了一位亲戚的建议,填报了国际保险专业。”

  朱铭来则是因为看好保险业的发展。1988年,朱铭来考入南开大学金融学系保险学本科专业,“应当说,当时保险对人们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当时了解到,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保险业都十分发达,是金融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相信未来保险在中国内地也会有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