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引导居民共建宜居村庄,南通网
发布时间:2019-07-02 14:16来源: 网络整理为更好地呵护水环境,和平桥街道遴选了13名热心居民做“民间河长”,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形成了共护、共治、共享的治水工作格局。(6月28日《江海晚报》)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引导居民共建美丽宜居村庄。
近年来,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乡村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通过水美乡村建设和河长制的实施,许多河道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通过垃圾集中清运,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建成了一批乡村小游园和体育公园,居民们休闲健身有了去处;建成了一片片生态防护林,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美丽村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某些地方损坏公益设施事件仍有发生。某公园的石凳被损坏、公厕内的水龙头失控了、绿化带名贵苗木不见了。有的村民在刚整治好的河坡上毁绿种菜。有的网簖仍在捕鱼影响航行水流畅通。这些虽是个别现象,但有损居民的文明形象。
共建美丽宜居村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大家生活在花园般的村庄内,是多么幸福,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公益设施。有关方面要在宣传教育的同时,对损坏公益设施的行为,加大查处惩罚力度。要发动群众参与监督管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遏制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再次发生。
共建美丽宜居村庄应在共建共享共管方面花点气力。对公益设施既要落实专人管理维护,也离不开居民们的共同呵护,形成不乱扔垃圾、不损坏苗木的良好习惯。新栽植的木苗要落实管护措施,使爱绿护绿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确保栽一片、成活一片,成材一片。小游园内的健身器材要定期更新保养,为居民健身休闲提供便利。
在实行各级领导担任河长的同时,和平桥街道“民间河长”的做法值得推广。要大力弘扬水生态文明理念,让护水、节水、治水观念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公众的行为习惯。要拆除坝头坝埂,拆除网簖,解决“河流不畅,流水不通”的难题。要持续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水利支撑。要做到“一河一策”“一村一策”,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填塞废沟,改变村庄面貌。坚持河岸共治、岸路协同,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提升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