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式”扶贫背后的北京智慧
发布时间:2019-06-28 10:42来源: 网络整理“园区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老人不空巢、儿童不留守,幸福生活人人有。”一段顺口溜,生动描绘了河北涞源白石山扶贫迁建片区搬迁户的好日子。既能安居,又能乐业,当地村民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是怎么实现的?这还要从京冀扶贫协作中的“两区同建”模式说起。
所谓“两区同建”,是指一个安置片区配套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实施迁建片区与产业园区同时建设。之所以为涞源开了这个药方,主要是当地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人不努力,而是天不帮忙。对于土地贫瘠、水源稀缺的村落,政府部门直接采用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但“村民”变“市民”不意味着高枕无忧,贫困户上楼之后的生计问题怎么解决?北京在帮扶过程中,坚持“授人鱼也授人以渔”,通过建园办厂等方式为村民创收。比如,北京绿山谷芽菜有限责任公司入驻白石山扶贫迁建片区后,做起了荞麦苗种植加工,当地村民不仅可以就近就业、赚取薪金,还能分得厂房租金和项目股金。这“三金”实实在在地惠及3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了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造血式扶贫”其实是北京的一贯主张。在内蒙古,京东精选31个国贫旗县优质特色农畜产品,以专业营销让名不见经传的美味销量大增;在新疆,光华集团设立了京和纺织公司,600多名维吾尔族员工从此有了正式工作;在西藏,北京市及通州区参与投资援建了净土乳业,间接带动着饲草种植、奶牛养殖等下游产业……可见,扶贫帮困徒有一腔热情不行,大包大揽、砸钱给物更不可持续,关键要精准研判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贫困地适宜发展什么、潜力在哪儿。在此基础上,投下一颗产业“种子”,就能引导贫困户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勤劳实干的动力,也只有这样的扶贫成果才经得住历史检验。
当前,全面小康进入决胜阶段,气可鼓而不可泄。但另一方面,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而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和发展高地,必须带头探索更多“造血式扶贫”方案。一方面,发挥北京智力资源丰沛的优势,因地制宜地为帮扶对象把脉开方;一方面,鼓励各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与发展洼地的携手中实现共赢。今年4月,“两区同建、三金扶贫”扶贫模式入选了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十大优秀案例,这是高度肯定,更是巨大激励,激励着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贡献更多北京智慧。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乡土中国绵延数千年的生活方式,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基础,也在时间的积淀下形成了团结一心的“集体人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可望可即,资源所在,力量所在,就是责任所在。北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定会解更多兄弟省市之困,更将为自身发展、中国发展积蓄能量。(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