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资讯 >

大山深处,打好扶贫攻坚战,南通网

发布时间:2019-06-23 05:13来源: 网络整理

“宁强也养大闸蟹了!不仅养,还要打出生态品牌。”19日,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胡家坝镇的港宁协作项目——港宁大闸蟹养殖基地建成投苗。

宁强县位于秦岭以南,虽然山青水绿,但是由于交通相对闭塞、山区居民习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原因,不少居民生活贫困。2017年10月,为响应中央有关苏陕扶贫协作的要求,南通市港闸区与汉中市宁强县结对帮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截至目前,扶贫协作项目贫困村覆盖达到89.5%,资金到基层、到产业占比均达到80%以上,截至2018年底,带动4534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近1600元。

紧盯脱贫助农增收

资金效能充分释放

通过特种养殖脱贫致富,已经成为宁强的一个重要手段。高寨子街道办主任邓俊介绍:在大闸蟹养殖基地项目之前,港闸区支持的泥鳅养殖、小龙虾养殖两个扶贫项目,收获在即。

6月12日的午后,高寨子街道泥鳅养殖基地的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基地负责人蒋荣旭告诉记者,泥鳅已经进入生长旺期,个体长10厘米左右,下个月,江苏的公司就会来回收泥鳅。邓俊介绍,养殖基地共计投苗960万尾,这一扶贫项目,高寨子街道戚家垭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入股30万元,还有苏陕协作资金70万元的支持。每年按一定比例的保底收益给村集体分红,村集体将收益的80%分配给贫困户。同时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基地务工,每年可带动30人增收致富。据了解,港宁镇村结对由最初的5个镇5个村增加到11个镇15个村,通过互访交流、资源共享,结对镇村与港闸区35家企业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社会各界累计捐赠帮扶款物700余万元,有效助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

马剑是港闸区纪委副书记,他被派往汉中市宁强县,挂职宁强县发改局副局长,同时负责港闸区对口帮扶宁强县联络组联络工作。马剑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村民缺少一技之长,一些妇女要带孩子,外出就业比较困难,他就想通过引进社区加工项目来解决贫困户的增收问题。经人牵线搭桥,马剑与深圳安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闻斌取得了联系。闻斌被马剑的诚意打动,将子公司汉中赋助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宁强县阳平关镇。考虑到是山区,贫困村距离工厂远,公司在阳平关镇酒房坝村设立了扶贫车间,派技术人员去指导贫困户生产小型变压器,该村20几个贫苦户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务工脱贫。村民王廷飞告诉记者:“家里老人体弱多病,妻子生二胎,我没法出去打工了。现在在家门口的车间上班,每月工资2500元,又照顾得上家里,我很满意。”

宁强县3000亩千山有机茶园也是港闸帮扶协作宁强的一个示范点。该茶园在协作资金帮扶下,建成茶叶基地及旅游景点。茶园负责人王有泉长期热心公益,有了港闸区专项扶持资金后如虎添翼,先后把117个用人岗位优先给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的负责除草,有的负责采摘茶叶,每天收入一般在80元至120元不等。

2017年以来,宁强争取苏陕扶贫协作支持资金10647万元,共实施项目83个,总投资2.5亿元。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坚持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项目谋划,探索带贫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真正获利获益。万信食用菌、羌州绣娘、思青科技、汉水源文旅融合等扶贫协作项目,在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见效快、利长远、范围广的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及文化旅游等产业上不断发力,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利益共享机制,多渠道助农增收。

抢抓机遇推进项目

经济合作落地见效

中药材生产基地、天然酵素生产项目、东润服装生产线项目……细细一数,港宁大闸蟹养殖基地已经是港宁扶贫协作产业合作中开工建设中的第10个项目。

大闸蟹养殖基地占地40亩,一期投资金额为280万元,新建标准化大闸蟹养殖基地26640平方米,放置种虾及蟹苗约4000公斤。项目预计年产优质大闸蟹约2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80万元。“二期还会投资近百万元,成立经济合作社,吸收有意向、有兴趣的村民加入。”宁强县胡家坝镇党委书记张有钧介绍,“这个项目能辐射带动大闸蟹养殖面积近万亩,还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余户,解决留守农村劳动力和贫困户100余人,贫困户户均实现年增收可达到5000元以上。”

据介绍,紧抓政策支持、通汉直航等机遇,充分挖掘宁强特色优势,港宁两地产业合作在纺织加工、绿色食药、特色养殖、文化旅游、经济贸易等领域实现深层次、多形式融合,已签订产业合作项目意向协议13个,总协议额31.8亿元,其中10个项目已经在宁强落地,已完成投资1.1亿元。“苏陕协作港宁产业园”规划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核心区20000平方米厂房经过提标改造将于6月底建成投用。同时加大定向招商引资力度,已引进入园合作项目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