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招生方案 完善监管机制 无锡民办学校招生“降温”了
发布时间:2019-06-06 02:58来源: 网络整理6月3日起,我市民办小学第一志愿录取工作开始,6月6日起民办小学第二志愿的录取也将开始,6月8日起各公办小学将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据了解,全市幼升小、小升初升学人数在逐年增加,但今年报名民办学校的人数较往年有所“降温”,家长择校趋于理性。这还要归功于我市通过一系列相关举措缓解择校热,同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招生政策 家长报名趋于理性
从教育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报名民办小学的总人数比去年有所下降。与去年部分热门民办小学吸引近8000人报名的“盛况”相比,今年报名人数最多的学校共收到4000多个志愿填报信息。部分热门民办初中的报名人数由去年的近6000人下降为4000人左右。
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这与今年锡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较往年有所调整相关。今年无锡市区小学和初中招生工作意见中明确了实行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比如小学阶段招生,5月18日公办小学启动验证材料工作,各民办小学则开始组织面谈。初中学校的招生工作也是同步启动,学生信息核对整理也同步进行。
这一举措有利于家长提前规划,并确定报名学校。另外,在民办小学报名时采用梯度志愿填报,学校数量限定2所,初中阶段报名学校数量也限定“2+1”,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家长盲目填报的现象。
“虽然今年幼升小仍然可以填报2所民办小学,小升初可填报3所学校,但从后台数据来看,很多家长最终只填报了一所学校。”该负责人说,减少民办学校的申请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家长理性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缓解他们因过度择校引起的焦虑情绪,也能减轻部分家长和孩子奔波于多所学校面谈带来的负担。
采访中,不少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的家长表现得比较淡定。家长李先生说:“能上民办小学不错,上家附近的公办小学也不错。”还有一些家长称,报民办小学只是想让孩子多一些经历和体验。理性的家长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随着我市不少新学校相继启用,满足了不少家庭就近入学的需求,另外我市坚持数年开展的改薄工程、骨干教师流动等举措,使得区域间、城乡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显现。
■技术与监督并举 确保招录公正公平
如何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从“技术”和“过程性监督”两方面保障招生工作不走偏。
去年招生工作启动时,我市就在省内率先使用统一平台招生。到今年,该平台更加稳定,功能更加丰富,所有民办小学、初中及公办特色初中(班)的招生计划、招生进度、面谈时间、报名人数等信息都在平台上显示。任何一名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毕业生以及家长都可以登录平台浏览相关信息。该负责人介绍:“统一报名平台向社会相关人群开放,有利于社会对我们招生工作的监督。我们还组成了督察小组,全程监督所有民办小学、初中,公办特色初中(班)的面谈工作,确保公平公正。”据了解,学校在开展面谈前都会向市教育局提交面谈方案,由该局专门聘任的专家审核面谈内容。在学校组织的面谈过程中,教育局还会组织人员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
在收到录取通知的家长中,也有人对招生政策理解不透彻而产生疑问。有一名家长称,自己先带着孩子去第二志愿学校面谈了,之后并没有到第一志愿学校面谈,却收到了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的通知,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有孩子已经被第一志愿录取的家长,更看好第二志愿学校,询问不去第一志愿学校缴费是否可以进入第二批次录取。
对此,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即使不参加第一志愿的面谈,仍有可能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面谈并不是学校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果学校认为学生符合录取标准,即可招收。”针对放弃第一志愿,想让孩子去第二志愿学校的家长,市教育局早在5月23日就发布通告强调:民办小学录取期间,凡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学校在招生平台点击录取即算作录取,与是否缴费无关),不得被第二志愿或其他民办学校录取。如果放弃第一志愿录取,只能回到公办小学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