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密集关注三一数字化,“智能制造”持续刷
发布时间:2020-07-24 05:07来源: 网络整理今年以来,“智能制造”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热词。围绕这一关键词,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等纷纷聚焦率先在行业启动“灯塔工厂”建设的三一重工,以头版、重磅解读、视频、直播等方式频频报道三一智能制造成果。
《人民日报》头版点赞三一
网络用得好,关键在应用。
7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网络高速路 发展强支撑》聚焦5G通信技术。文章特别为三一在智能制造中的5G应用点赞。
报道提到,在三一北京南口厂区的焊接车间,长着一双“眼睛”的焊接机器人正在两块钢板的焊缝间智能“巡边”。这双“眼睛”,就是连接5G网络的双目高清摄像机,它的背后是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两个月前,我们与中国电信合作在南口厂区完成了5G网络覆盖和移动边缘计算平台部署。”三一重工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董明楷说,5G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为以机器视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此以外,4月15日,在《机械工业复工复产提速》报道中,人民日报还重点关注了三一智能化制造车间和三一智能装备无人压路机,并指出,这是复工复产中的一抹亮色。
CCTV《新闻联播》
“智能制造”和“科学复工”的代表
2月25日,CCTV《新闻联播》以“科学有序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为题,深入报道了湖南等各地复工情况。报道中,三一18号厂房内,一台正在进行自动加工的智能机器人特写出境。
3月23日,在CCTV《新闻联播》“战疫情特别报道·复工复产调研行”专题中,头条再次聚焦三一集团等企业复工情况,用一分钟深度报道的高度认可,向全国亿万电视观众近距离展示三一“智能制造”生产画面。
《新华社》直播三一
“聪明的工厂”如何“聪明地复工”!
2月21日,新华社记者蹲点三一重工18号厂房,直播还原智能制造车间中近100台协同机器人的生产场景,展现了智能化升级为制造业带来的改变。
5月28日,《新华社每日电讯》再次报道三一重工18号厂房。借助5G、AI等技术,18号厂房升级为“灯塔工厂”后,在这里,通过3D视觉识别,机器人自动抓取、拼装和焊接零件,精度达到正负0.5毫米。
《经济日报》
三一凭智能化等手段按下“快进键”
4月20日,《经济日报》刊文提到,三一集团是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2019年成为长沙首个销售收入破千亿元企业,自2月5日复工复产以来,三一集团积极采取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为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复工率达到100%,各项工作重回高效、有序运营轨道。
“智能化不仅实现了产能翻番,还保障了质量的稳定。”
《凤凰周刊》
云端上的智造尖刀
7月5日,《凤凰周刊》杂志发表专题报道《长沙智造“国家队”:云端上的智造尖刀》,报道称,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湘军”已经成为能够代表国家实力参与竞争的标签。报道重点关注了三一18号厂房的智能制造升级,并表示,在三一重工等企业的带动下,长沙就像一把尖刀脱颖而出。
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三一数字化转型“一刻没停”
7月11日,湖南卫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主题报道,重点展示了三一重工18号厂房的高度智能化生产画面。报道指出,即使是疫情期间,三一“灯塔工厂”的建设“一刻也没有停止”。
《光明日报》
三一“跑”出生产“加速度”
7月17日,《光明日报》刊发题为《湖南:拥抱前沿科技 壮大经济新动能》的报道,特别提到在复工复产期间,三一智能制造车间18号厂房“跑”出了生产“加速度”,每天下线混凝土泵车20多台,下线速度缩短至50分钟;智能制造车间整体效率提升30%;4月份三一集团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