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院士:食品追溯体系应由企业主导建设
发布时间:2019-06-21 12:36来源: 网络整理 陈君石院士:食品追溯体系应由企业主导建设
认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导远远大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要逐渐把终端抽检为主转向过程监管
陈君石院士接受新京报专访。新京报记者 陈婉婷 摄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如何?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根源在哪里?智慧监管怎么管?2019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之际,新京报就此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
陈君石指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结构落后,食品企业小、散、乱。他建议,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逐渐将把终端产品的抽检为主,转向过程监管。谈及智慧监管,陈君石表示,食品追溯体系应由企业自发建设,追溯信息应用还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厘清。
谈现状
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是食源性疾病
新京报:今年以来出现了几起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根源出在哪里?
陈君石:任何食品安全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千万不要忘了中国的现实情况。我们的现状是生产结构落后,中国有1亿多农户,5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比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美国充其量只有5家,而中国有117家),还有数不清的餐饮。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正常的,不出现问题才不正常,校园也不例外。
另外,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全世界都有食品安全问题,哪个国家都不回避。
新京报: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是什么?
陈君石:中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是食源性疾病。通俗地说,就是吃出病了,食物中毒了。但是大家并不重视,不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吃坏了拉肚子不找饭店,也不找监管部门,该上医院上医院,家里有药自己吃,拉肚子好了就好了。
其实食源性疾病是要生病、要死人的,食物中毒的杀伤力不是其他的食品安全问题所能比的,这才是食品安全风险最高的区域。不管是媒体,还是公众,都应该多传播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谈科普
信息不对称的误导大于食安问题
新京报: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添加剂、保健食品欺诈这些问题吗?
陈君石:大家认为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并不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多、小、散,经批准上市的有15000种,很多低水平重复,一个鱼油大概批了好几百个。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大企业生产的保健食品是好的。该罚当然要罚,该抓的要抓,但不要否定整个行业。
食品添加剂也一样,被妖魔化了。添加剂获批要经过非常漫长的过程,用于哪些食物、用量是多少都是有规定的。假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也没有琳琅满目的食品了,东西买回去几小时可能就要坏了。
新京报:在大众看来,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比你说的要严重?
陈君石: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导信息,对消费者心理上造成的损伤,远远大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简单来说,我国食品安全已经有很大进步,但老百姓对这种进步感知不明显,依然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
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到现在十年了,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奶粉厂和十年前的完全不一样,有很大进步,可是消费者仍然不信任国产奶粉,这就是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自媒体难辞其咎,比如在去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中,就有不少自媒体借机传播虚假信息。
新京报:你近年一直站出来力破食品安全谣言,这两年有没有改善?
陈君石:没有。一个谣言出来,50篇辟谣文章也未必能够消除谣言的影响,更何况现在还不是50:1。尽管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事情,但是谣言的制造成本很低,而且今年辟谣了,明年同样的谣言又拿出来,还继续有人信,你斗得过他吗?接收到辟谣信息的那部分人是很少的,就像大海当中的一滴水。
辟谣是必要的,但力度不够,声音越大,才能够把谣言压过去。受众也要有主人公的态度,要去传播真实的信息,社会共治决不是一句空话,是非常重要的。
谈监管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应由企业主导
新京报:如何看待智慧监管的应用,比如食品追溯体系建设?
陈君石:建设食品追溯体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产品溯源,知道产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食品追溯体系应该由企业自发来做,但我们现在是政府主导。在国际上,溯源的唯一功能就是产品召回时,企业知道应该召回哪一批。如果不知道,产品就要通通召回,损失就大了,所以企业有动力做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