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坑还是宝,取决于你的“拥抱姿势
发布时间:2019-03-26 10:29来源: 未知近两年,网红餐厅的盛行让人们看到了愈发多元的餐饮业,基于互联网流量的“走红”方式让“互联网+”频频成为餐饮业的热门话题,“互联网+”也被称为餐饮业的一大必然发展趋势。
然而,在“互联网+”与跟风网红的这条路上,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大量网红品牌崛起的背后,是更多的餐饮创业者成为“趋势”的炮灰。
在“互联网+”推动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关于“互联网+”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传统餐饮人该不该积极拥抱互联网,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引进“互联网+”成为讨论的重点。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餐饮人到底该如何正确乘起“互联网+”的东风?
拥抱互联网的核心意义“互联网+”对于餐饮品牌发展的积极作用已经毋庸置疑。当下,无论是知名餐饮品牌还是市场中汲汲无名的单体小店,都在尝试引进互联网技术。即便不像网红餐厅一样依赖于互联网营销来支撑品牌影响力,之于传统餐厅而言,互联网技术与功能的运用依然有着两大核心意义。
1、增加营收2016年下半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指出未来将是线下、线上、物流三者结合的“新零售”时代。2017年,各大餐饮品牌便开始紧跟“新零售”风口,自热小火锅、半成品包装菜、便利餐,甚至还有餐饮品牌打造了自己的微商城,新零售成为各大餐企增加营收的一大新举措。
而在新零售之前,外卖则是餐厅增加营收的主战场,在茶饮、快餐等具有明显外带属性的餐饮板块,外卖营收占比30%左右的餐厅并不鲜见。
此时,“互联网+”早已经不是一种概念,而是可以实实在在为餐厅、餐企带来收入的工具。
2、优化效率近两年,Saas软件在餐饮业做得风生水起,登陆新三板的客如云、美团投资的餐饮云,以及获得资本支持的二维火等,餐厅可选择的Saas软件越来越多。如今的Saas服务已经不仅仅包括点单、支付等简单功能,还可以通过数据沉淀为用户提供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服务,进一步帮助餐厅优化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Saas软件之外,餐饮小程序也是很多餐厅打造互联网场景,优化效率的选择。
通过Saas软件与小程序的运用,越来越多的餐厅业主发现,餐厅需要的人工减少了,工作流程更加顺畅了,顾客满意度也提升了,这就是它们的作用。
“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变化传统餐企开始重视技术投入,开始将互联网手段应用于营销、管理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互联网在餐饮业的浸入也催生了网红等“新物种”。在不知不觉间,“互联网+”已为餐饮业带来了诸多转变。
1、外卖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外卖并非是“互联网+”的产物,然而,外卖从“功能型”转变为“享受型”的产品,“互联网+”却功不可没。曾几何时,外卖更多地局限于工作餐、商务餐,而如今,走向线上的外卖早已渗透于更多的场景,适用于更多的品类,甚至,人们在野炊时都可以吃上一场新鲜、便捷的火锅。
2、新零售从火锅延伸至更多餐饮品类
餐饮与零售被认为是公众消费频次最高,与消费者接触距离最多、最近的两大行业,新零售的模式则将餐饮与零售两大行业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客流互补的立体经营模式。率先打造零售产品的品类当属火锅莫属,包括海底捞、小龙坎在内的知名火锅品牌均通过自热小火锅零售产品开辟了零售板块,且自热小火锅的线上销售业绩喜人。
继火锅品牌后,眉州东坡、西贝莜面村等品牌也加入到“餐饮+零售”的队伍之中,其中,西贝莜面村更是打造了自有的线上零售平台,销售近百款特色产品。
3、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无缝接驳作为一个自带文化属性的行业,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开始以社交网络、自媒体等平台为传播途径打出“文化牌”。
将《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美食引进餐厅的西贝莜面村;引进热门IP,将小黄人引进入餐厅的麦当劳……通过文化IP、新奇活动等吸引线上流量,继而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已成为餐饮营销的惯用手段。
4、广泛且精准地利用大数据如今,数字化早已贯穿于企业从日常运营到协作管理的各个流程,当餐厅的运营核心从吃喝延伸至更多层面,当餐厅发展涉及品牌搭建、模式创新、供应链建设、团队管理等更多环节,大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大数据分析不仅帮助餐饮人解决各种管理问题,与此同时,大数据也是餐厅进行精准营销的利器,大数据分析下的消费者画像有助于餐厅策划精准、有效的营销活动。
出局的“互联网餐厅”们败在哪里一直以来,雕爷牛腩、黄太吉、人人湘等餐厅被称为“互联网餐厅”的先行者,他们率先从社交化营销、数据化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他们也是最早起来的一批“网红”餐厅。然而如今,雕爷牛腩已盛景不再,黄太吉也频频转型,他们的火爆为餐饮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他们的衰败也为餐饮人上了一课。
1、噱头>产品某乌云冰淇淋在进入市场时被称为“自带光环”的品牌,“自拍必备”、“韩国国民十大甜品”等标签,让它曾火极一时,日常排队时间为一个小时。然而如今再在点评网站上搜索该品牌名称时却已销声匿迹。
很多消费者评论该冰淇淋为“打次卡拍张照就可以了,不会有二次消费”,显然,噱头式的标签能够为餐厅吸引首次消费,却不能支撑品牌的长足发展。缺乏产品内涵的餐厅注定被淘汰出市场。
2、概念≠特色近两年,各种类型的主题餐厅层出不穷,除了音乐、文化等相对大众的主题外,还出现了一批“异类”,比如便器、吸血鬼等。以便器主题餐厅为例,大便形状的冰淇淋盛放于形似便器的餐具中,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却也让顾客大呼“恶心”。如今,曾经吸引无数年轻人拍照的这类餐厅也大都已关门谢客。
把主题概念当作餐厅核心特色,甚至是唯一优势,当主题特色缺乏真正的产品支撑,这样的餐厅早在创立之初便注定了颓势。
3、自嗨撑不起运营日前,在国外点评网站猫途鹰上火了一家餐厅,甚至成为关注度第一的餐厅。然而最终人们却发现这只一家“虚构”的餐厅,是由一位营销人通过照“骗”、水军点评等手段虚构出来的一家“假”餐厅。
通过一间乡下租的棚屋、编造的菜品、“一次性”电话,以及近期已预约满说辞等,这家本不存在的餐厅“存活”了6个月。这一切,源于一位营销人的“突发奇想”,以及营销成功后的自嗨。
在餐饮业,因短暂流量而陷入自嗨的品牌也并不鲜见,缺乏经验、智慧沉淀的品牌在名声大噪之后快速招商只会加速它们的衰败。
参某说说到底,真正的“互联网餐厅”是将互联网环境与技术浸入于餐饮运营的每一个流程,而非仅仅聚焦于营销。它还应包括产品架构、运营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以及供应链建设的完善与运营效率的提升等等。
并且,“互联网+”的运用之于餐饮业是一个双向融合的过程,是“互联网+餐饮”与“餐饮+互联网”的双向趋动。一方面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引进餐饮业,通过信息化为餐厅提高效益;一方面是互联网思维的引进,深度挖掘互联网在营销与管理方面的作用,双管齐下,方成就“互联网”在餐饮运营中最大化的价值。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大筝,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canyinj.com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