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区块链 >

央行论文: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一些

发布时间:2019-07-19 12:39来源: 网络整理

11月6日,央行官网发布了题为《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工作论文,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区块链的功能。论文作者为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和副研究员邹传伟 。

目前,区块链的真实技术落地项目远不及其衍生出的加密货币交易。截至2018年10月31日,CoinMarketCap网站统计了全球范围内的2086个加密货币和15545个加密货币交易所,全体加密货币的市值约2035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市值占比为54%);但DappRadar网站统计了以太坊及其上1137个分布式应用,发现过去24小时活跃用户数只有12521人,其中只有2个分布式应用的24小时活跃用户数超过或接近1000人,而且比较活跃的分布式应用集中在游戏、博彩和加密资产交易等与实体经济关系不大的领域。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8年8月对15个国家的600名公司高管的调查发现,有84%的公司对区块链感兴趣,但52%的公司的区块链项目处于研发状态,10%的公司有区块链试点项目,只有15%的公司有正在运行的区块链项目。

论文认为,区块链物理性能不高、经济功能短板是目前区块链项目真正落地并产生社会效益少的主要原因。

区块链的物理性能可以理解为“结算效率”。根据Altcoin Today数据,比特币每秒钟最多支持6笔交易,Paypal平均每秒钟能支持193笔交易,Visa平均每秒钟能支持1667笔交易。

经济功能短板则体现在加密货币币值波动性过高、反洗钱问题上面临困难等方面。

论文指出,总的来说,应在持续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理性客观评估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并给出了以下三点结论:

一是不要夸大或迷信区块链的功能。这些年的行业实践已经证明一些区块链应用方向是不可行的。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只要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便利性,就会融入金融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技术创新对金融体系产生过颠覆性影响,区块链也不会例外。加密货币供给没有灵活性,缺乏内在价值支撑和主权信用担保,无法有效履行货币职能,不可能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区块链的匿名特征反而会增加金融交易中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YC)的实施难度。但也要看到,我国的一些国情提供了实践区块链的机会,比如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有助于缓解我国票据市场分散化的问题。

二是区块链应用要立足实际情况,不要拘泥于一些过于理想化的宗旨。比如,用科技来替代制度和信任是非常困难的,在很多场景甚至就是乌托邦。再比如,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各有适用场景,不存在优劣之分。现实中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完全的中心化场景都不多见。很多区块链项目从去中心化宗旨出发,但后期或多或少引入了中心化成分,否则就没法落地。比如,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往往需要一个可信任的中心化机构,完全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的。

三是目前区块链投融资领域泡沫明显,投机炒作、市场操纵甚至违规违法等行为普遍,特别是涉及公开发行交易的 Token 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央行工作论文发表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