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女司机首发声:为何“敢做敢当”的表态
发布时间:2019-08-17 08:37来源: 网络整理
保时捷女司机首次发声
“保时捷女司机”,在舆论的盐水中,腌制近一周后,终于再度出山。虽然,气焰上已经不那么嚣张,但是发声依旧“敢做敢当”。她称:“事发当天有点赶,自己性格又火爆,男司机说她脸上粉很厚,她就控制不住,然后先动了手”。之后的事情,处罚和言和的细节,媒体早已公开,想必人们都也知情。
当然,她还提到:“保时捷是三手车,房子是按揭,并强调,任何场合,都没有打着老公的名号”。最后,也能看出,她确实也是被舆论逼到绝路,声称“压力大,撑不住可能跳江,但还希望人们放过她的女儿”。对于,这一系列的回应,核心的态度其实还是很“刚硬的”,就是“一人做事一人当”。
只可惜,从舆论的走势来看,好像并不相信。甚至,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向。不得不说,这“一巴掌”的威力,还在发挥余热,至于何时能靴子落地,这依旧有赖于舆论对于事情的处理结果和延伸深度的满意与否。因为,对于“一巴掌”而言,已经并不是普通的“一巴掌”。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这“一巴掌”早已镶满权势的钻石,所以,想要实证清白,清除权势钻石,着实不是一件易事。当然,“保时捷女车主”无论如何回应,都肯定不太想牵连自己的所长老公,所以站出来进行“自我切割”也是能理解的。起码从人情的尺度上,保时捷女司机的动机没毛病。
然而,在舆论结构性的想象力中,这样的“自我切割”总是显得有些痕迹明显。甚至,会遭到更猛烈的质疑和追问。当然,事实上也是如此,舆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宽宏大量,而是顺着这股“敢做敢当”的气流,继续推动着无限的想象力。
甚至,当我们复盘这“一巴掌”的宿命时,会很惊诧的发现,可能“保时捷女车主”说什么都无济于事。因为,舆论只相信它认为存在的事情,尤其,摊上“富和权”时,几乎可以说是“骑虎难下”。所以,就算是“保时捷女车主”讲的都是实情,都已经变得不重要。因为,人们想要看到的是,她背后的张力到底有多大?
“敢做敢当”自古都是美好的品质,但是,放在保时捷女车主的背景中,完全显得不够纯粹,因为她挥动手臂“扇巴掌”的气势,真的不要像毫无仰仗的样子。这种认知,也是舆论上普遍的共识。并且,也是推动事件持续延伸的动力。
所以,道歉和回应之后,非但没有得到接纳,反而更让人感到厌恶。说到底,如果真要“自我切割”,应该表现在日常中,而非出事儿后,才站出来强调:“此事赖我不怨夫”。所以,看似担当的气质下,总还是有些许难以直面的意味,无论怎样,回应只是回应,道歉只是道歉,发声只是发声,舆论就是不买账。
从事件的发展来看,这种“发声”,就好像是一种不得不存在的环节一样。“不发声”,会被质疑,“发声”照样被质疑。因为,事情进展到现在,人们已经笃定想象力的力量,而非争辩的力量。所以,任何想扭转局面的言行,都只是越描越黑的一种无用功。
并且,就当下的情势而言,保时捷女司机已被舆论架空。说到底,人们关心的是“后面的人”有没有问题,而非只是道歉认错就可以终结。所以,道歉本身只是形式和流程的需要,至于对事件的扭转,基本上没什么实际效用。当然,她提到放过女儿,这一点“似乎”应该被理解。
因为,就“一巴掌”而言,似乎跟女儿的关联性不大,甚至,可以确切的讲,就是无关联。于此,在整体的回应上,也就“这一点”站得住脚。于此,我们也要承认,舆论本身确实存在“无序性”,有时候显得正义很足,有时候可能也会伤及无辜。
而这也是普遍舆论围剿中,容易犯的错误。通常而言的“人肉搜索”,从本质上,就是为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晾晒当事人的周边。但是,这也容易将无辜的人和事儿牵扯进来。从舆论道德上讲,这种问题应该尽量避免,讲得更为直接一些,“一人做事一人当”在这里应该被体现。
只可惜,在话语的撕裂之下,人们只相信想象力,而不相信事实。尤其,对于一个曾经“飞扬跋扈者”的道歉,往往很难得到认同。毕竟,在舆论的围剿之下,人们只会认为“飞扬跋扈者”的道歉,是为明哲保身,而非真诚的袒露心声。所以,“敢做敢当”只是看起来很刚,但是,也是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