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如何看“录而不读
发布时间:2020-02-09 08:50来源: 网络整理2020福建省考已进入备考阶段,福建中公教育整理大量申论热点资料以供考生参考,包括申论范文、申论写作技巧等信息。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参考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资料。
【热点背景】
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
这则公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建议,“录而不读”的责任由这69名考生承担,“不讲信用”的考生应该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其下一次考试。这些考生被录取后又放弃就读,诚然是不守诚信,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简单粗暴地将大棒打在考生身上。通过处罚这些考生,或许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录而不读”的问题。
从报道来看,这69名考生之所以“录而不读”,有的是因为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主动申请放弃入学资格,有的则是因为“逾期未报到”被学校取消入学资格。尽管原因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录而不读”是考生们的自主选择。更何况,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这种“录而不读”行为还没有相关制约条款。也就是说,就目前而言,“录而不读”是合法的。一个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做出的选择,人们无权进行干涉。
(齐鲁晚报 10月10日电)
【命题热点】
近日,某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对于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中出现的“录而不读”的现象,你怎么看?
【中公解答】
“录而不读”情况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对此,我们一律归咎于学子,显然是不合理的,需要各方加以探讨,着力解决。
“录而不读”,第一点,会扰乱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消耗了招生名额,占用了本来热爱这所学校的学子的机会;第二点,到达新生报到的时间才告知不来,补录和调剂其他学生已经不合适,最终可能只能取消招生指标,最终致使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带不满人,甚至无学生可带,这所对于高校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点,对于学子本身的发展也会有不利,比如,在河南省,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采取惩戒措施,次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
被报考的高校录用本是极为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却出现有人“录而不读”,对此,我们有必要深究。我认为,一是可能由于有的学子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染病、意外事故等,这种情况应该得到各方的体谅;二是学子的选择多,择优而选,有不少学子会做多手准备,比如考公、出国留学等,这种情况较多,虽学子的行为不构成直接的失信、违约,但也不能加以无视;三是平行志愿接受调剂,招生方默认这便代表学子无条件服从,“录而不问”,但是有的专业等确实和学子的预期差距过大,难以接受的情况下放弃入学也可以理解。
显见,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更像“邀约”比起“契约”,学子和高校是双向选择,因此,学子有放弃就读的权利。前文所言的河南的做法其实本质上也是无法可依的。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录而不读”的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改革我们的招生流程,在发送通知书前,主动和学子做好沟通,增加交流,征询学子的意见。这样,也给了学子们提前说“不”的权利,高校也能在新生报到前开展补录等工作。当然,媒体和教育局也当做好宣传,对学子的报考心态和行为进行良性引导,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