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法学
发布时间:2020-08-08 17:04来源: 网络整理教育法学一直是在各地区教师招聘考试中比较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一部门内容,今天小编就对于教育法学部分的相关知识做出简要的论述。希望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法的渊源
所谓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具体分类:正式的渊源、非正式的渊源(最主要的分类)
正式的: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非正式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等。
我国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
具体渊源的划分,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一)宪法
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渊源。
(二)法律
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两类。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称,如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及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等法律。一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种具体社会关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调整范围较基本法律小,内容较具体,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三)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全国人大的特别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四)地方性法规-针对于本辖区有效
地方性法规是指依法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就地方性事务以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五)自治法规-适用于民族自治地区。
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特别行政区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但特别行政区享有一般地方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该法律制度后即可生效,仅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生效即可。
(七)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规章。内容限于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八)国际条约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并于缔结时认定、持保留意见部分。
好啦,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备考顺利!